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祁连山废弃矿场披绿装

2022-07-18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80

新华社西宁7月17日电(记者周盛盛、李占轶、李劲峰)盛夏7月,清澈见底的小八宝河由远处的山峦间奔涌而出。生态管护员角勒沿着河岸溯流而上,不时地弯腰捡拾垃圾,谈起家乡的变化,他感触颇深。

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小八宝河发源于祁连山南麓,流经祁连县城后汇入黑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们村头的山上就一直在开采石棉,眼看着山上的树越来越少,矿坑越来越大。为增加收入,村民去开采石棉矿的企业打工。”90年代,角勒也来到矿场当上了运输司机,每天开着载满石棉的运输车驶过河畔的草原。

这是6月26日拍摄的小八宝河照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久而久之,大家伙儿的钱包鼓了起来,但是草原上的车辙印也越来越深,小八宝河也越来越浑浊。2006年,矿山停止开采,这里变成了一座废弃矿场,大量的矿渣堆积在河道边。“那时候只要一刮风,空气中就全是灰尘,河道旁堆满矿渣,牛羊饮水都要到两三公里外的山泉。”牧民多日杰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

祁连山是连接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源补给地,也是黑河和青海湖等内陆河湖的产水区,对西北地区水源涵养、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由于长期矿山开采、过度放牧,祁连山生态系统碎片化严重,脆弱性加剧。

靠山吃山不是长久之策。如何更好地治理祁连山南麓废弃矿场,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按照传统思路,矿山归自然资源部门治理,尾矿堆积的小八宝河生态治理归口水利部门,周边草地修复则归林草部门。祁连县山水林田湖试点项目办公室干部杨富存说:“各部门很难为一个区域同时申报生态修复项目,只能各干各的。”

6月16日,祁连县山水林田湖试点项目办公室干部杨富存正在小八宝河河畔查看治理成效。新华社记者 周盛盛 摄

2017年,祁连山青海片区被列入国家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总投资20亿元开展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生态修复制度创新等4大类共134个子项工程,覆盖范围近6万平方公里。

在此背景下,小八宝废弃石棉矿场被纳入试点之中,相关部门累计投资860余万元对小八宝石棉尾矿进行修复,治理尾矿堆积处4处,治理面积431亩。

河道矿渣清理、河岸修筑护坡、“马道”种上云杉、坡面植草复绿,原来分属不同部门的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统筹行业标准、部门协同,在小八宝废弃石棉矿项目上统一设计、施工、验收,实现一体化修复。

“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可以整合多部门力量进行一体化整治。”祁连县山水林田湖项目办工作人员刘永禄说。

这是6月26日拍摄的小八宝河照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渐渐地,村民们发现村里的空气越来越清新,山上的绿树越来越多,小八宝河也重现碧波荡漾的美景。如今,角勒也成为村里的生态管护员,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守山护水的转变。

小八宝石棉矿是一个缩影。在此次祁连山青海片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中,门源回族自治县马堂沟地区无主砂石料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哈拉湖疏勒河湖区废弃矿山等2690公顷历史遗留无主矿山矿场得到了修复治理。从无序开采到合力保护,更多的祁连山废弃矿场“变形”记不断上演。

“现在,村民们都开始自觉地保护我们的家乡。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美,日子会越过越好!”角勒说。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上海召开2022年新增森林计划图斑汇报会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