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 | 美丽江西 逐绿前行
美丽江西 逐绿前行
走进江西,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63.35%的森林覆盖率和62%的湿地保护率,勾勒出江西绿水青山的美丽轮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的重要论断,并作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重大部署。
铿锵之声,言犹在耳。
江西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江西林业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凝聚起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持续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绿水青山,奋力谱写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靖安森林村庄依山傍水 魏伟摄
城乡因绿色而美丽
江西牢固树立科学绿化理念,通过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珍贵树种示范基地建设和林相改造更新试点工作,打造森林质量提升示范样板,森林资源总体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根据2022年12月26日江西省林业综合督查结果,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101.2万亩、封山育林73.1万亩,分别为省计划任务的190.4%和140%。
赣州市以首批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营造针阔混交林,造林综合成活率达92.5%,森林质量不断提升;萍乡市把乡村绿化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统筹规划,全方位推进乡村闲置地、通道、水系绿化和矿山复绿;泰和县在科学绿化实践中,通过探索松材线虫病除治、“最美岸线”、彩色针阔混交和抚育4种模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2022年,江西省共争取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等重点营造林项目资金6.2亿元,完成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营造林141.36万亩、中央财政补助造林面积39.53万亩、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12.14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6.87万亩,年度任务均圆满完成。全年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173.1万亩、重点区域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23.1万亩、森林抚育180.23万亩。
萍乡市安源区略下村曾经是满目疮痍的矿区,近年来,该村对600余亩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修复,栽种桂花、红枫等花木4万余株,成为萍乡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实现了“地下开挖”到“地上开花”的华丽转变。
略下村是江西城乡绿化美化的一个缩影。一年来,江西各地以森林城市、森林乡村、乡村森林公园和小微湿地等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推动城乡绿化美化。截至目前,全省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县(市、区)累计达22个,新增30个乡村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110个乡村森林公园,452个行政村被授予第三批“江西省森林乡村”称号,全省城乡面貌换新颜,百姓生活品质得提升。
一年来,江西不断丰富拓展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创新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确定17个县(市、 区)为试点县,建设“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22个,全省开展义务植树2442.5万人次,植树13722.2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8.8%。同时,强化部门绿化合力,压实各地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大绿化格局。
江西在林业碳汇试点工作中遴选了11个森林固碳增汇试点单位、13个CCER林业碳汇开发试点单位、3个林业碳中和试点和5个林业碳汇监测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林业碳汇工作经验。万年县在全省率先成立湿地资源运营中心,不断优化湿地碳汇经营模式,健全湿地碳汇精准补偿机制,开展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探索建立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库。2022年1月,完成了全省首笔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交易面积270亩,交易金额1890万元。万年县林业局局长黄祝庆说:“林业碳汇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增加固碳量3107.6吨、释放氧气量2287.8吨,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22年11月,万年县被列为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试点县。
抚州市作为江西唯一的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在推进林业碳汇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建立了113万亩碳汇林基地,完成了全国首例远期林业碳汇收储交易,收储远期林业碳汇1.46万亩,碳汇量13万吨,交易额130万元。
萍乡市湘东区美景
生态因绿色而和谐
江西林长制实施5年,数据让人眼前一亮。
全省有省级林长9人、市级林长96人、县级林长1414人、乡级林长14471人、村级林长29769人;各级林长签发各级总林长令175次,开展巡林4228人次,市县两级林长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2687个;全省林业资源违法问题数下降了61%,违法面积下降了67%。
数据的背后,是全省上下全方位守护美丽江西草木繁华、万物和谐的付出。江西通过建立以村级林长、基层监管员、专职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管护体系和建立林长制考核指标体系等举措,让一个个困扰林业发展的难题成功化解,林长制成为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一大亮点。
杜支根是江西省丰城市荷湖乡杜家村护林员,每天巡林时,他都要打开手机里的“智慧林长”App,点击“上班”,选择“今日任务”,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一整天的巡山轨迹都将在巡护终端完整记录下来。杜支根说:“发现森林火情、病虫害、盗砍滥伐等,我就通过手机App第一时间上传到平台,就能得到尽快处置。”
杜支根所说的“平台”,就是江西“智慧林长管控平台”。平台运行以来,全省护林员巡护上报各类事件23741起,处理办结23489起,办结率达98.9%,真正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源头治理。
上饶市建立“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联动机制,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2022年6月,因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该市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务院林长制工作督查激励的4个地级市之一。
2022年7月1日,《江西省林长制条例》施行,实现了林长制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助推“林长制”迈向“林长治”。
江西推进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保护了江西省50%以上的自然森林生态系统、30%以上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和9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2022年5月22日发布的《江西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公报》显示,至2021年底,江西已建成国家公园1处、自然保护区190处、风景名胜区45处、森林公园182处、湿地公园109处、地质公园15处,拥有世界遗产5处。全省珍稀极危物种蓝冠噪鹛种群数量从实施保护前的50余只增加到250余只,珍稀濒危物种野生梅花鹿(华南亚种)种群数量由实施保护前的不足60头增加到620余头。
江西是革命老区,财政并不富裕,但是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舍得花钱。2022年,省财政推动国家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生态公益林补偿差异化提标工作,首次将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差异化补偿范围。提标后,国家公园范围内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亩35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每亩33元,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每亩29元,位居中部省份第一。
南昌,自古以来就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数百个大小湖泊如明珠点缀。经过多年的保护治理,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候鸟栖息地。2022年6月9日,南昌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一年来,江西采取生态补水、储备候鸟应急食源地等措施,积极应对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对鄱阳湖湿地生态安全影响。全省新设立2处试点省级湿地公园、公布10处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新建小微湿地36处。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专项行动,违法违规侵占湿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1.53%。
鄱阳湖畔人鸟和谐共生 吴瑞青摄
百姓因绿色而富裕
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政府共建江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目标到2025年,江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000亿元以上,打造全国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示范样板。
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江西的路径是:深耕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竹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家具产业转型升级聚集区、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融合区和林下经济产业精品区,以绿色生态“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
随着《关于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相继出台,江西在牢牢守好保护底线的同时,千方百计让经济活起来、百姓富起来。
“千家油茶种植大户、千万亩高产油茶、千亿元油茶产值的油茶产业”是江西油茶高质量发展目标,已让江西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龙田村原本是一个贫穷小山村,种植油茶虽有上百年历史,但长期以来“有就收、无就丢”的人种天养习惯,导致经济产出并不高。从2020年起,这个村启动油茶低产林改造,由原来的亩产茶油12.2公斤增加到20.6公斤,油茶林的亩均经济效益可达2472元,村民人均增收2184元,这个村子摇身一变成了富裕村。
江西制定了山茶油团体标准,作出“江西山茶油只做压榨”的承诺,让“江西山茶油,赣出好茶油”口碑越来越好,企业和农民都尝到了甜头。截至目前,全省油茶林总面积突破1550万亩,居全国第二。
2022年11月25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江西省山茶油发展条例》,这是全国首部针对单一树种进行的地方性立法,对规范油茶全产业链提供了法制保障和基本遵循。
江西实施竹产业“千亿工程”,全面提升竹林经营水平、竹产品科技含量和竹产业综合实力。漫山遍野的毛竹林正逐渐长成“致富林”,竹乡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甜蜜。
弋阳县结合“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雷竹产业,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带动2900余户贫困户1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江西竹林面积1765万亩,活立竹26.86亿株,实现竹业产值528亿元,毛竹林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市、区)有47个,竹林面积和竹业产值均居全国前列。
婺源篁岭古树群
江西通过森林旅游,让林区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武宁县长水村的村民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吃上了“旅游饭”,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富裕村。村民卢咸峰是村里第一个办起农家乐的村民,几年下来,他家的农家乐做得风生水起。“忙不过来啊。”卢咸峰忙得不亦乐乎,食材都是直接从田间到餐桌,来这里旅游的人吃得更开心。2022年,他家的农家乐营业收入达30多万元,比在外务工强了好几倍。
铜鼓县探索林下套种黄精模式,把黄精卖出了大山,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成为江西林下经济发展的典范。截至目前,全县黄精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达3000吨,年产值超2亿元,“中国黄精之乡”声名鹊起。
2022年6月29日,资溪县发放全国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江西罗山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了幸运儿,获得300万元授信金额,解决了6万亩林下灵芝种植的资金难题。
资溪县先后成立了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中心和抚州(资溪)碳中和实践创新中心,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林农增收致富。江西省委深改委把“推广资溪县林业收储运营改革经验”列入了2022年探索和推广的改革项目清单。
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但是,江西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林业绿色金融创新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跑出了“加速度”,特别是林业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得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特别肯定,为全国贡献了江西经验。
数据显示,2022年,江西培育林业专业大户4812户、家庭林场1211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3023个,66家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累计发放林权贷款300亿元,年度政策性森林保险在保面积1.29亿亩,油茶和中药材地方特色保险签单面积940.51万亩;推进湿地资源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额3053万元,获取湿地修复、收储、经营贷款2.3亿元;新增实施国有林场“百场百业”项目30处,累计实施“百场百业”项目72处,带动1.2万农户参与。(刘小虎)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