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花城广州四季花开背后的秘密

2022-09-29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70

广州四季有花、四季常绿,拥有“花城”美称。花城背后,是科技力量的支撑:10年培育出“广州1号”,成就广州花卉新品种;天桥绿化反复尝试,历经近20年打造“广州彩带”;培育出具有知识产权的野牡丹新品种“天骄”“心愿”,打破国外种源垄断……

这些创新成果属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日前,该院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十年磨一剑培育“广州1号”

随着我国园林建设的高速发展,草花用量越来越大。由于草花品种长期被国外种子公司所垄断,购买种子每年都要花费大笔外汇。对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国锋深有体会。

“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占全球1/3以上,位居世界第一,但我们的花卉品种特别是草花品种基本上依赖进口。这些草花多数为F1代杂交品种,由两个接近纯合的制种亲本杂交而来,基因型高度杂合,种子后代不能保持品种原有的优良特性,因此我们无法自己留种繁殖。”刘国锋说,育种公司只要掌握制种亲本就能很好地控制品种和垄断市场。

2010年,刘国锋出国访学,为了能学到育种新技术,他没有选择美国,而是选择了花卉产业最发达的荷兰,在一个研究矮牵牛的实验室学习了一年。回国后,他开始了矮牵牛的遗传育种研究。

经过10余年努力,刘国锋带领团队创造了矮牵牛新种质数千份,选育各种自交系100多个,筛选出优良杂交组合30多个。

“今年我们推出了广东省首个杂交F1草花新品种‘广州1号’矮牵牛,在花色、抗病性、耐湿热等性状上都有很好的表现,比国外的品种更有优势。未来,我们将不断推出广州2号、3号等,让更多更优秀新品种为花城添彩。”刘国锋说。

广州东晓南高架“空中花廊”美不胜收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供图

天桥簕杜鹃成为风景线

天桥是广州标志性城市特色景观。一年四季,簕杜鹃花开不断,彩带花廊组成了千变万化的漂亮风景线。

为什么广州天桥的景观花卉多是簕杜鹃呢?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刘悦明揭晓了答案。

广州立交桥、人行天桥众多,但是大多没有绿化,景观较为生硬。刘悦明回忆说,当年广州市园林局组织技术人员去新加坡学习了天桥绿化,开始探索天桥绿化技术。

桥上绿化不简单。桥上环境比较恶劣,种植空间小、汽车尾气大、空气质量差、夏日暴晒等,所以选什么品种非常重要,必须是抗性强、耐高温、耐旱、耐修剪,枝条要下垂。

刘悦明团队尝试了簕杜鹃、马缨丹、龙船花等36个品种。经过3年观察,只有簕杜鹃表现稍好,在初步选定簕杜鹃作为天桥绿化品种后,继续筛选,继续往种植土方向研究。

经反复试验、实践,团队利用绿化废弃物研发配制出天桥梁绿化专用基质。“基质非常强大,下雨天簕杜鹃很少掉叶子了,开花时花也多了,满桥都是花。”刘悦明说。

2013年前,广州天桥95%以上都是紫花,只有少量水红簕杜鹃品种。紫花簕杜鹃每年只开一次花,花量不多,水红簕杜鹃下雨天容易掉叶子。

刘悦明团队建立簕杜鹃资源圃,从云南、海南、福建、广西等地收集簕杜鹃品种,现有400个品种。经观察、试验,筛选出适合在桥梁绿化种植的一些品种,慢慢地,玫瑰红、金心双色、银边紫花等15种不同花色的簕杜鹃新品种上桥了。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收集的簕杜鹃品种全国最多,成为国家林草局评定的“簕杜鹃木棉国家种质资源库”。

如今,在广州天桥,不同季节都有不同品种的簕杜鹃开花,基本上达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成为广州市独特的名片。

野牡丹新品种“天骄2号”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供图

野牡丹“进城”过程历尽艰辛

“提起野牡丹,很多人都误以为是国色天香、名动京城的世界名花牡丹。然而,野牡丹虽有‘牡丹’二字,但与牡丹属于不同家族,产地样貌特性等样样不同。”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代色平介绍,野牡丹种类多,全世界有4000多种,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也是岭南本土特色花卉,如今在装点城市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城市园林的新宠。但在20年前,野牡丹却是“养在深闺无人知”。

2002年,代色平毕业后来到广州,在白云山上初次邂逅了“野牡丹”。一抹粉红色娇艳欲滴,令她记忆颇深。工作后,代色平负责的第一个课题就是野牡丹,她跑遍了广东的山山水水。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从野外深山引回了30多种野牡丹,从国外引进了10多种种类,建立了国内首个野牡丹种质资源圃,为野牡丹的育种打下资源基础。

自首批筛选的14种野牡丹推广应用到广州城市绿化后,野牡丹、毛菍、巴西野牡丹、角茎野牡丹等品种已广为人知。

至2008年,代色平团队成功研发14个杂交组合5000多株杂交后代。其中,国内首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野牡丹新品种“天骄”“心愿”通过国家林草局审定,实现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新品种培育“零的突破”。

如今,野牡丹已广为人知,成为园林绿化新宠儿。

目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国内首个野牡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获得国内首个野牡丹新品种,开创了国内野牡丹育种史。“天骄”“超群”不仅成为园林绿化的新秀,还带动了花卉生产企业的发展,并推广到云贵川等地。

以医者之心守护植物

“人在身体不舒服时会主动求医,但是树不会说话,这些沉默的‘病人’会把自己的病痛‘写’在自己的根茎花果叶上。”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毕可可表示,虽然植物保护一直都是农学类专业,但他觉得自己更像一名“医生”。给植物治病时候,必须看得更仔细、想得更深入、研究得更彻底,才能对症治疗。

他说,做好一名“植物医生”,除了要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书籍等不断提升自己植物方面的知识积累,还要对昆虫、真菌、细菌等深入研究,“这些知识经验积累得越多,‘望闻问切’的技术就会越高,误判的概率就越少,树木就会多一分生存的机会”。

这些年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将树木安全性评估、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等新技术已推广至全国8个省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26个城市。救治的大树古树不计其数,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有4000岁。

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手段不是打农药。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高级研发员霍立志介绍,园科院2018年确定生物防治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是“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

“当时,没有天敌繁育室,我们就以实验室改造;没有天敌种群和扩繁技术,我们就去引进和学习;引进的天敌在广州水土不服,我们就开发本土的天敌。”霍立志说。

历时4年,目前广州已调查收集到本地的天敌昆虫100多种,引进和收集到优质天敌种质资源15种,建立了天敌种质资源库,创新了人工饲料、产卵基质等天敌扩繁关键技术5项,开发出天敌产品10种,部分种类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在广州儿童公园、珠江公园等多个公共绿地进行了示范应用,配合其他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防控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筑牢了城市的生态安全屏障。(江堂龙)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福建部署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