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后旗温苏雅勒图:让戈壁荒漠变成“绿色宝藏”
温苏雅勒图,是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拉特后旗管理站的正高级工程师,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林草局博士工作站主要参与人,在林草生态建设第一线工作三十多年,主持和参与了多个林草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兢兢业业、默默奉献,2023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扎根基层,当好“实干家”
自2004年以来,温苏雅勒图主持和参与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结合乌拉特后旗自然地理特征,因地制宜提出了“封育保护为主、封飞造并举”的生态建设指导方针,确定了“建设山前一条线、保护山后一大片”的战略布局。
通过封育保护、飞播造林、划定禁牧区、重点治理等措施,乌拉特草原沙化退化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部分工程被评为市级样板工程、优质工程。为确保工程建设效果,温苏雅勒图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每年到了植树造林季节,就会深入戈壁荒漠,穿梭在各个植树点,指导工人挖坑、培土、浇水,让树苗存活率更高。
在推进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为了精确判断草原退化程度,温苏雅勒图白天实地踏勘,晚上在家中整理资料查找办法,10多天时间,踏勘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草原,探索出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的分级分类治理方法。他的足迹踏遍了乌拉特后旗的山山水水,被称为乌拉特后旗的“活地图”和“资料库”。
潜心研究,做好“带头人”
多年来,温苏雅勒图主持参与了多个项目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施,获得了多项荣誉。他主持建设的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播治沙造林系列项目,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200毫米以下降雨量地区进行飞机播种造林,飞播面积达80多万亩,成效面积率达62.2%,使乌拉特后旗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7个百分点,创造效益达5436万元。
2003年,温苏雅勒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颁发的“濒危中药材肉苁蓉人工栽培试验及产业化开发的研究”成果鉴定证书。2010年以来,他的研究方向扩展到濒危原生树种的人工栽培方面,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旱榆实生苗、酸枣、沙冬青、蒙古扁桃和霸王容器苗,五类树种育苗技术研究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证书。
2015-2019年,温苏雅勒图培育容器苗和实生苗650万株,完成造林面积4000余亩,成活率达80%以上,还获得了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丰收奖二等奖。2013年参加的“阴山山脉干旱石质阳坡造林技术”项目、2016年参加的“河北杨良种繁育技术推广”项目、2017年参加的“内蒙古西部地区山地、高平原荒漠原生树种造林推广”项目均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
助推发展,扮好“服务员”
温苏雅勒图牵头创立了“乌拉特后旗林草沙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团队”,由专业院校毕业的研究生驻扎林草生产一线,按照《乌拉特后旗经济林产业建设实施方案》《乌拉特后旗梭梭接种肉苁蓉建设实施方案》,在乌拉特后旗万亩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指导工人严格规范开展各项栽植、接种工作,并铺设输水管道,确保造一片、活一片。他积极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科技服务,加大对乡土植物的收集利用及扩繁技术研究,致力于让“沙地绿起来、企业强起来、牧民富起来”。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