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他们,选择在老区植树
春暖晋北,寒意犹存。92岁的李凡老人身着迷彩服,站在龙首山上,远眺5万多亩绿色。风吹树动,漫山遍野的树仿佛在向老人招手。
李凡出生于1930年10月,山西省应县人。他于1954年参加工作,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前,他曾任山西应县农工部部长、共青团山西省委青农部部长、山西省雁北地区平鲁县县长、山西省雁北地区林业局局长,1993年获得全国绿化奖章,1994年获得山西省“林业功臣”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现任应县人民政府林业顾问。
过去,李凡所在的应县是出了名的贫困县。“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时任雁北地区林业局局长的他决定从最难啃的骨头——龙首山开始,植树造林,改善生态。
“几十年前,龙首山还是一堆土石山,也曾经试验过小老杨改造、荒山造林工程,但效果都不理想。”面对一次次失败,善于琢磨的李凡想了个办法:给松苗“穿衣戴帽”。“这边风沙大,前一天种下的苗,第二天就被厚厚的土盖住。我们尝试着把小树苗栽进去以后,在上面和周边盖上杂草,用土压实,等松苗成活了,再把土和杂草挪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办法大大提高了松苗成活率和保存率,龙首山上的树一天天多了起来。
3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龙首山栽植樟子松、油松等林木5万多亩,成为生态旅游景区,是当地群众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应县也相继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色名县”等称号。
李凡说:“植绿这件事,能干多久就干多久。”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李云生身上。
李云生是山西省右玉县马头山村人,年近70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爱穿迷彩服。问他为啥,他的回答很干脆:“干活方便,不怕晒,不怕树枝子拉。”
20多年前,老李的家乡马头山是一个饱受风沙侵蚀的小山村,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是右玉县第一批被列入移民并村的重点村。
人走了,房子塌了,马头山荒了。
看着眼前的一切,从小在这里长大的老李很是痛心。凭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肩负着逝去老父亲的重托,李云生辞去但任了20多年的驾校校长职务,毅然选择留下,签下了马头山1万多亩荒山50年的承包治理合同。
一年365天,除了过年那几天要给帮忙的老乡们发工资、拜年以外,老李几乎都是在山上度过的。“最困难的时候,自己在驾校挣的钱和积蓄全部用在了马头山,可仍然不够,只能厚着脸皮向亲戚们借。过年的时候,别人家是燃炮啊、吃肉啊、喝酒啊,红红火火、欢欢喜喜。我家却是发了工人工资、还了欠款后就所剩无几,日子和平时一模一样。”说到这些,老李眼里噙满了泪花。
一眨眼,20多年过去了,曾经意气风发的驾校校长变成了花甲老人,昔日“荒山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马头山变成了“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的花果山。马头山绿了、美了,李云生和村民富了。
岳定国是山西省平陆县洪池乡南王村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家庭的重大变故几乎把这个汉子打倒。2016年,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被聘为县里的生态护林员。从此,53岁的岳定国跑遍所辖林区,无论是守护山林,还是宣传防火,都乐在其中。他对辖区内的每个林班、小班的地理位置、面积、林木种类都熟记于心,并且将邻近林区和村庄的放牧人员、田主、坟主和智障人员全部登记造册,每年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平均每个月巡护25天以上,GPS巡护平台达标率100%。他负责的管护区没有牛羊啃食,也没有百姓采药。
“干一行爱一行,咱要对得起这项工作,守护好身边的这片绿。”岳定国经常这样说。
2021年,岳定国被评为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
这些,只是缩影。
周脉,男,75岁,植树21年;
赵富,男,72岁,植树30年;
庞公平,男,87岁,植树33年;
贾玉明,男,78岁,植树25年;
于润芝,女,70岁,植树19年;
侯世堂,男,68岁,植树35年……
陌生的,是一个个简单的名字;熟知的,是他们把时光都奉献给了祖国绿化事业的感人事迹。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终将老去,可他们心中始终装着那片绿色。(景慎好)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改善生态 黄土塬披上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