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当好生态卫士——戈壁上筑起绿色屏障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三十一团,生态防护林中胡杨高大挺拔,沙枣遒劲苍郁,红柳茂密丛生。
“我每天都要登上守望塔看好几次林子,不然心里不踏实!”前临库木塔格沙漠,背靠塔克拉玛干沙漠,护林员王先华已经和妻子在这里坚守了二十二载。
在60多年屯垦戍边历程中,兵团职工群众扎根在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在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造就广袤绿洲。
2021年,兵团完成植树造林67.0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59万亩、封沙育林39.25万亩、退化林修复18.19万亩。目前,兵团森林覆盖率达19.16%,森林蓄积量增加至3511万立方米。
植树造林:沙漠边筑起绿色屏障
兵团有100多个团场地处沙漠边、戈壁滩边、国境线边的“三边”地带,60多年前,每到春夏之交,沙尘遮天蔽日。“小风天天有,半碗黄沙半碗酒。大风三六九,风吹石头走。”
20世纪50年代起,兵团职工群众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边以及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植树造林,60余年接力不息。
进入3月,冰雪消融。在五师八十三团周围,一棵棵挺拔的杨树、柳树拱卫着房舍农田,一望无际的沙柳林与起伏的沙海相映成景。
在距八十三团团部不足1公里的地方,曾有一片面积超2000亩的沙漠。经数代军垦战士的接力奋斗,这片沙漠面积逐年缩减。
53岁的赵建军亲历了人与风沙抗争的岁月:“房子和农田随时都可能被风沙掩埋,种树、设沙障,树死了再种,沙障毁了再设,第四年春天才看到星星点点的绿。”
如今,点点绿色连成线、汇成片,绵延数十公里。
“十三五”以来,兵团稳步推进林业草原改革,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国土绿化,绿色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34.25万亩,封山(沙)育林68.2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59.7万亩,抚育中幼龄林58.65万亩,义务植树16744.17万株,80%以上的团场实现了林网化。
生态产业:绿了团场富了职工
九师一七○团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边缘,土地贫瘠,环境恶劣。10余年前,该团为改善生态环境推广种植沙棘。目前,沙棘林种植面积达5.2万余亩,区域局部降雨量由每年不足40毫米增加到246毫米以上,空气湿度由46%提高到58%。
5万多亩沙棘林,不仅有效阻隔了风沙,更带来一条增收之路。
“种植沙棘初期,主要为了防沙。”一七○团原林业站站长张伟介绍,大家外出考察发现,沙棘果和沙棘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团场便把沙棘产业作为农业重点产业来抓。
职工群众在沙棘林下养殖家禽、种植蘑菇,推出沙棘干果、沙棘茶叶、沙棘原浆等产品,逐步走上“建沙棘基地,兴沙棘产业,保一方生态,带一方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兵团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农药管理处副处长林华介绍,兵团把环境建设、生态改善和职工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利用水土、光热资源,发展特色林果业,积极推广林药、林粮、林畜发展模式,培育和引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兵团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300万亩。
春天来了,一师十一团网红景区“沙漠之门”愈发热闹,滑沙、放风筝、沙漠越野等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沙漠之门”景区负责人尹双龙说,游客还可在景区体验沙疗、亲子植树等项目。
履行使命:为建设美丽兵团而奋斗
在十二师二二二团水电站上游5公里处的一个半坡上,二二二团热电公司职工高新东一家三代人,4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巡渠岗位上。
“最初四处都是荒山,爷爷和父亲种了钻天杨、白蜡、梨树、杏树,现在这里绿树成荫,已经被划为天山天池旅游度假区的一部分。”在高新东眼里,他的爷爷和父亲才是真正的“垦绿者”。高新东的父亲高明福已80多岁,仍驻守在渠首。
像高明福一样,无数老一辈兵团人把家建在风头水尾、沙漠边缘、边境一线,挖下第一锹土,栽下第一棵树苗,让亘古荒原渐渐有了绿色。
过去植树造林是防风固沙、涵养水土的生态危机意识驱使,如今增林扩绿,则是源自坚持绿色发展的生态自觉。
从开荒植绿到建设美丽兵团,兵团人履行着维稳戍边和生态卫士的神圣职责。(秦俊伟)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江苏省领导义务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