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黄“腰带”变绿“腰带”
驱车行驶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香溪河畔的盘山公路上,只见两岸山峦青翠。山与水的交界处,植被相对稀疏,形成一道浅绿色的“腰带”。这样的景色在三峡库区十分常见。
“三峡水库蓄水、消落的水位变化,在两岸形成了一个介于水域和陆域之间的、涨落幅达30米的湿地生态系统。”秭归县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韩敏介绍,消落带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至关重要。
秭归县内消落带面积和消落带岸线长度均占湖北省的半壁江山。前些年,受水库反季节涨落等影响,消落带内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加之周围人口密集,工程建设、农业生产活动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污染增多。近年来,秭归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主、工程治理措施为辅的方式,着力推进三峡水库消落带治理。
香溪河东岸,秭归县万古寺村,一片片枝繁叶茂的柑橘园依山就势,金灿灿的果子挂满了枝头。柑橘园下方的消落带草木葱茏,地表上密密麻麻地长着一种网状的草本植物,平均长度60至70厘米,最长的有1米多。
“它叫狗牙根,耐旱、耐淹,匍匐生长,种下去一周左右就能存活,是很好的固土护坡植物。”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秭归项目负责人刘俊峰告诉记者,2021年3月种下以后,这些狗牙根边长边扎根,逐渐向四周蔓延开来;同时,其他植物的种子也能够藏在狗牙根的根须底下,不再被涌浪冲刷走,逐渐生长起来。曾经植被稀疏的消落带,绿意渐渐多了起来。
在相对陡峭、土质不够稳定的区域,科研人员还采用生态混凝土进行固坡,在消落带上铺设安装三维纤维网和锚钉,并尝试在上面种植狗牙根。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综合治理修复工程于2020年9月开工,2022年6月完工。”韩敏介绍,项目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栽植适应消落带水位变化的植物,采用生物治理和生态护坡,完成香溪河两岸消落带植被恢复46.82万平方米,道路边坡裸露面植被恢复3.05万平方米。
在秭归县童庄河之畔、隔河相望的郭家坝村和烟灯堡村,记者见到岸边消落带的植被生长更加繁茂、更加层次分明,这里是2019年5月开始实施的秭归县三峡水库重点消落带植被恢复工程的一部分。
“我们坚持乔、灌、草结合的模式,对重点消落带按海拔分为4个区域进行修复。”秭归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吴勇前介绍,145米至160米消落带种植耐淹性能极强的狗牙根;160米至170米消落带种植牛鞭草、暗绿蒿等;170米至173米消落带以种植香根草为主;173米至175米消落带种植桑树、柳树等乔木,搭配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通过5年多的人工恢复和自然生长,如今修复成效比较明显。
确保消落带的生态安全,不仅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还要加强后续管护。“过去,有群众利用退水的时间在消落带开荒种地,部分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会随着水位涨落进入水域,对水库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吴勇前说,近年来,秭归县全面禁止消落带耕种,不断加大巡查管护的力度,任命县、乡、村三级河长260名,水利、生态、交通、农业等多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和巡查活动。
根据2017年《三峡水库消落带调查报告》,宜昌市三峡水库消落带面积为27.93平方千米,岸线长588.3千米。近年来,宜昌实施消落带综合整治项目24个,累计投入专项资金6亿元,完成消落带植绿增绿7234亩,治理消落带水土流失面积7568亩。
“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消落带地质环境基本稳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岸线景观更美。”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有关负责人说,当地定期开展消落带综合监测等工作,加强高切坡监测和蓄退水影响处理,着力实现三峡水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不仅是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团体也加入到消落带治理工作中来。今年3月,在秭归县郭家坝镇童庄河江心小岛的消落带,三峡集团开展长江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志愿服务活动,将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人工繁育成功的3000多株丰都车前、疏花水柏枝等珍稀植物移栽野外。
据悉,丰都车前和疏花水柏枝都具有较强耐水淹的特性,适宜长江流域滩涂边坡和消落带的栽植。“我们将持续对这批珍稀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展开监测,后续将从中挑选出性状优异的个体进行扩大繁殖,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修复消落带生态。”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范昊天)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陕西咸阳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