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创新实践 让古树名木重焕生机
保护古树名木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贵州通过“买医保”“请保镖”“上户口”等创新举措,不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实现了古树名木全面保护、科学养护、依法管理、促进健康。
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坝镇莺戈岩村树龄1700年以上古银杏树 罗大富摄
为古树名木“买医保”
做到病有所医
由于古树生长年限长,面临病虫害、自然灾害等诸多威胁,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保护。过去,贵州古树名木保护经费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列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额度有限,在对受损古树名木的复壮上也是捉襟见肘,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为此,贵州加快探索古树名木保护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让古树名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2022年,贵州以黔西市作为试点,部署谋划为古树名木购买“医保”。2023年,由省级下达补助资金让全省68个县自行投保,扩宽保险覆盖面,共完成11万株古树名木投保。经过两年试点发现,在这种模式下,县级购买的保险保费高、保额低、保险范围狭窄,投保效益普遍不高。
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24年,贵州启动全省古树名木保险采购工作,根据全省古树名木数量和区域等情况分成两包进行公开招标,统一为全省所有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投保。这种购买模式提高了林业主管部门对古树名木投保的议价权,全省13.75万株古树名木保费为850万元,单株保费不到62元,总保额达37.2亿元。
除了公众责任险外,省级投保还增加了古树名木救治复壮保险,古树名木因自然灾害造成伤人损物损失、古树名木施救复壮支出、查勘鉴定及排危处置费用等,均由承保机构进行赔付。此外,设立了防灾防损基金池,由承保机构按照实收保费的一定比例进行投入,用于开展预防工作,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对古树名木的破坏,有效防范古树名木灾害、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古树名木“请保镖”
做到树有人管
贵州省大部分古树分布较散、位置偏远,古树名木管护和修复工作任务繁重。针对古树名木监测不及时、管理不到位、抚育力度跟不上等问题,贵州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
铜仁市思南县青杠坡镇树龄1300多年的楠木王 刘朝能摄
为培养专业人才,贵州每年组织举办古树名木保护业务培训,对市、县两级业务人员提供古树名木调查认定、复壮养护、管护监测、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提高全省古树名木保护水平。
为全力守护古树名木,贵州省林业局联动公检法等部门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剑河县2600年古楠木盗割案、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古楠木毒害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5株古柏木盗割案等案件。在剑河县建立了贵州古树名木司法保护示范基地暨古大珍稀树木保护警示基地,宣扬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古树名木保护。
此外,贵州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全省林业、团委两部门联合开展古树名木保护“1+1”项目活动,倡导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和其他适龄公民认领古树名木,进行日常管护,减轻基层古树名木管护压力,增强青少年的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同时,结合科普宣传周、“1+1”项目、“七夕”古树下的告白等活动,开展科普宣传,增强群众保护意识,营造社会古树名木保护氛围。
为古树名木“上户口”
做到一树一策
贵州古树名木具有起源古老、多样性丰富、生存条件复杂而脆弱的特点,部分古树因家底信息不完整而导致保护措施科学性、针对性不强。为此,贵州高度重视古树名木资源复核监测、数据库建立、档案管理等工作。
贵州出台了《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保护条例》,建立省级古树名木大树专家库,印发《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监测与监管办法(试行)》《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认定办法》。
2024年,贵州启动全省古树名木复核监测调查工作,计划3年时间彻底摸清古树名木资源情况与保护现状,为后续开展有关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支撑。目前,已编写了《贵州省古树名木监测复核调查工作方案》《贵州省古树名木监测复核调查技术方案》,建立了贵州省古树名木监测复核调查管理系统及移动调查端App(含技术手册),已完成5万株古树名木外业调查。
盘州市妥乐村是世界上古银杏树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区域。依托古银杏群资源优势,妥乐村建设了4A级景区,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群众增收喜笑颜开。
贵州省通过梳理贵州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生态、观赏和科学价值,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以高水平保护支持高质量发展,助推地方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杨文兴 方春英)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