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福建省南平市高质量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

2024-11-13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85

“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考察时的谆谆嘱托。

2021年,作为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福建省南平市始终将国家公园建设视为“国之大者”,创新提出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以下简称“环带”),在1001.41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外,系统谋划了面积4252平方公里缓冲区,用环带这个“外圈”保护国家公园这个“内圈”,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发展新路。

护绿为先 筑牢生态屏障

近期,在武夷山兴田镇西郊村的森林防火应急道路7号线施工现场,挖掘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交替作业,工人们正加紧进行修整路面、铺设碎石垫层等工作。

“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对于提高森林综合防火能力和应急能力有重要作用。”南平市林业局防灾减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平市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是2023年增发国债第二批项目,获批资金3.32亿元。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全市森林防火应急道路服务体系,保障国家公园及环带周边的森林生态安全。

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96.72%,具有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为我国唯一一个既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组织,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国家公园。

近年来,南平市结合推深做实林长制,围绕防森林火灾、盗砍滥伐、松材线虫病、外来物种入侵,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等“四防一提升”重点工作,创新建立环带森林资源联动保护机制,环带4县(市、区)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共同签订了护林联防联控联建协议。

随着联防联控联建、林长巡山交树等一系列硬核保护措施的深入实施,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向好、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珍稀植物武夷杜鹃时隔30年重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斑喙凤蝶在森林里翩飞,“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在林间自在行走。

提质为要 扮靓青山颜值

深秋时节,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0公里处,乌桕叶胜秋花,枫香韵染如画。这是南源岭大岩窠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示范片。

南源岭大岩窠山场面积2350亩,是南平市重点打造的环带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改造提升示范片之一。2022年以来,南平市林业局围绕林相美目标,积极开展“一带三沿”一重山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工作,倾斜国土绿化项目中央资金1.41亿元,在环带范围内实施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改造提升。目前已改造提升66处、1.35万亩。

南平市林业部门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编制《南平市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规划(2022—2030年)》,印发《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一重山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明确以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沿线的游客服务中心、驿站、观景台、茶空间、茶庄园等重要节点的周边林相改善提升为重点,科学开展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工作。

同时,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以环带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实施改单一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改单层林为复层异龄林、改常绿用材林为常绿彩叶花化镶嵌多功能景观林的森林“三改”措施,不断提升森林质量,进一步增强森林抗病虫害能力。

花化彩化,扮靓山川。环带上的生态美景成为更多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今年国庆节期间,崇阳溪漫游道正式开通运营,串联起环带上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全线累计接待游客27万余人次。

协同共兴 演绎和谐共生

“你瞧,对面那片林地,林子越来越丰茂,景观也升级了。”在齐云峰峰顶的观景台上,武夷山齐云峰森林人家负责人马桂花指向峰下的一处松改造提升林地说。

武夷山齐云峰森林人家位于武夷山九十九名岩之一的齐云峰峰顶。依托齐云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齐云峰森林人家不断丰富业态,致力于打造环带森林康养目的地,并带动了周边村庄数十位村民就业增收。

“随着环带建设的推进,周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到访游客也越来越多。”马桂花说,今年国庆节有游客2万—3万人次,预计今年营业额较去年能提高20%左右。

环带带火的不止齐云峰。建阳区的寒泉精舍文化园成为环带上的新地标;光泽县玲珑溪谷世外桃源般的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邵武市的二都养生谷打造了森林与康养完美结合的度假新范式……越来越多老百姓借力环带建设,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南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谢腾辉介绍,近年来,南平市林业局积极参与并推进环带建设,持续助力森林康养等产业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释放国家公园生态红利,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汤文娟 朱维毅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浙江农林大生态嘉年华首次向公众开放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