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示范基地超万亩 直接经济效益3亿元——浙江农林大学郑炳松教授团队用科技引领冬青产业发展
当前正值冬青膨果和转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生长情况将直接关系到冬青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近期也是浙江农林大学郑炳松教授特别忙碌的时候。他和团队成员一有空就深入杭州市余杭区等地的冬青种植基地,针对加强冬青水肥管理等问题,手把手传授栽培技术……
冬青是一种常见的庭院观赏树种,也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郑炳松认为,冬青资源的挖掘、培育、推广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前景,开展冬青工程技术研究,构建良种选育、繁育、高效培育、加工及推广应用技术体系,对于优化林业和花卉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2006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陆续将10余个北美冬青品种引入我国。多年来,该校研发的北美冬青果实产量及外观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得到应用推广,被引种推广到山东、福建、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成为园林花卉产业的新宠。
2018年,国家林业草原冬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浙江农林大学。中心成立10多年以来,共获批纵向项目20项、总经费2248万元;获批横向项目7项,总经费114.5万元。中心先后围绕冬青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利用,冬青良种选育及良种壮苗快速繁育,重要性状形成及调控的分子生理机理,冬青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冬青切枝、盆栽、庭院栽培系列标准制定与应用推广,冬青自动化采收机械研发应用与新产品开发、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推广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联合攻关,先后建立集技术原始创新、推广及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平台,形成系统的冬青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机制,为冬青产业科技创新和服务提供有效载体,为全国冬青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郑炳松的带领下,近年来,冬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收集了冬青种质资源170余份,建成了国内外最大、收集资源最多的冬青属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圃。采用杂交育种、选择育种、分子辅助育种等手段,选育了冬青新品种15个、审(认)定省级冬青林木良种15个。制定冬青优质壮苗生产技术规程,建成良种繁育圃500余亩。通过举办及参加展会、种苗供应、基地示范、宣传培训等,加快冬青成果转化进程。
郑炳松教授介绍:“我们集成了北美冬青扦插育苗、结果侧枝促萌、果实膨大等技术,使扦插成苗率达到80%以上,切枝结果侧枝分枝数达到15枝,果实直径提高30%以上。形成了多种观赏冬青的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使移栽成活率超过96%,空间利用率提高35%,育苗周期缩短45天,生产成本降低40%以上。成功建立了大别山冬青和齿叶冬青等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苗木生产效率。此外,开发了冬青酒、冬青茶、冬青蜜、冬青盆栽和切枝等产品,以及一系列文创产品。”
郑炳松教授及其团队在研究攻关的同时,先后在南京、苏州、杭州、威海、青海等地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累计建设面积已达1万余亩,大力推广“奥斯特”“美斯特”“黄金枸骨”“内莉”等观赏冬青品种,新增亩产值达2万元,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亿元。(陈胜伟)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