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把林下经济科技成果送进百姓家
在辽宁林农圈子里,提起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示范基地办公室主任金鑫,大伙儿都倍感亲切,经过他手把手技术培训的一万多老乡都亲切地叫他“金老师”。
丹东宽甸的老郭依然清晰记得,10多年前金鑫第一次给他们做刺龙牙栽培技术培训的场景。老郭一开始对金鑫讲的新技术不感兴趣,但是被金鑫的激情感染了,后来学习并引入了这项技术,最终产量明显提高,收入也增加了。然而,老郭不知道的是,金鑫和团队为这项技术突破,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山野间的“寻龙”人
18年前,刚从沈阳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毕业的金鑫,迫不及待地想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他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林农迫切需要新技术、新品种,对增产、增收有强烈的渴望。研究实用技术,把成果用到老百姓身上,便成了金鑫的追求和使命。
经过调研后,金鑫锁定了多个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突破,其中对林农影响最大的是关于刺龙牙的技术创新。当时刺龙牙嫩芽市场需求旺盛,但人工栽植品种稀缺,严重制约了规模化发展。
研究方向确立后,金鑫开始了辽宁野外的“寻龙”之旅。要想总结刺龙牙的栽培技术,就必须走进刺龙牙野外的生长环境,分析其分布规律。无数个日夜,他走进田间地头,翻山越岭,寻找野外的刺龙牙群落。无论寒暑,除了科研设备外,金鑫包里只装两样东西:面包和水。同事们每次听说老金要上山了,就会戏称他为“两件套先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刺龙牙栽培技术方面,金鑫团队取得了很多新突破。金鑫和团队人员共采集优树3000余株,收集种质资源近百份,拍摄照片万余张,建立了辽宁省第一个刺龙牙种质资源库。金鑫团队选育了辽宁省第一个刺龙牙良种“棉龙”,提出了刺龙牙林地栽培和配套技术,推动了全省刺龙牙产业发展。
每次有人聊起这些成绩,金鑫都会憨厚地笑着说:这是团队的功劳。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他为这项突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推广新技术的好老师
金鑫团队的技术进步与应用推广是同步进行的。每次有了新的技术突破,金鑫总会第一个走进基层,与林农交谈,说服林农采用新技术。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充满了挑战。
为了推广新技术,金鑫经常到各乡镇、村屯宣传新技术,很多林农一开始对他充满抵触情绪。
金鑫为了说服林农采用新技术,不得不对一部分思想保守的林农挨个做思想工作。培训结束后,他会走进林农家里,反复讲述技术怎么操作、有哪些好处。经过几次实践后,金鑫推广的技术真的给林农带来了实际效果。越来越多的林农主动参加培训并反馈技术使用情况,这给金鑫的科研与推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眼看新技术推广取得了效果,更多林农有了学习需求,金鑫开始举办线上线下技术讲座、现场科技咨询,深入乡村发放技术手册等,尽量让更多人了解新技术。
本溪县的林农老徐,曾因为刺龙牙的栽培、管理和采收等问题多次联系金鑫。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问题和存在的技术难点,金鑫也多次利用业余时间前往老徐的种植地,细致深入探讨问题所在,给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而老徐也时常在丰收的时候与金鑫分享喜悦。
每每遇到林农报喜的时候,金鑫深感自豪,更觉责任重大。
林农致富的指路人
金鑫深知,一两项技术创新不足以彻底解决林农从脱贫到稳步致富的问题。脱贫是阶段性目标,真正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致富,让老百姓真正地持续过上好日子。
金鑫发现,乡村振兴和建设新农村,必须在林下经济领域做一些突破。要发展栽培品种的多样性,充分利用林下珍稀野生资源。在这些思路的指引下,“一村一品”的研发工作应运而生。
2013年以来,金鑫开始研究茖葱、北乌头等育苗及林下栽培技术,积极与林农以及合作社联合进行示范推广,形成“研究机构+合作社(林农)+电商”的新型合作模式,发展茖葱和北乌头面积3万亩,创建示范基地29个,惠及农户2000余户。
在技术创新方面,金鑫主持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攻关项目“刺龙牙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辽东山区刺龙牙资源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科研项目,承担了“辽东山区林地刺龙牙复合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推广”“北乌头人工育苗和林下栽培技术推广”等5个项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6项,特别是在红松阔叶混交林培育和林下经济植物栽培等方面有所突破。
在技术培训与实验、实践方面,2013年以来,他们开展线上和线下林业技术推广培训班40余次,现场技术指导60余次,培训林农万余人次,建立林下经济植物示范区5处,推广与应用成果8项,建立各类示范林2万余亩,辐射推广面积15万余亩,增加林业产业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
从事林草技术推广将近20年,但林草技术推广之路依然漫漫,金鑫与团队还将满怀激情地上下求索,不懈前行。(于洪亮)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