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叙永县加快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土特产能量有多大?
一根竹子撬动一条百亿产业链,一棵果树撑起万千群众钱袋子,一片茶叶“沏出”绿水青山致富梦……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加快发展林业特色产业,聚力打造竹产业、花果产业、茶产业等多条产业链,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竹林+”撬动百亿产业
一大早,江门镇双莲村4组的竹农何代尧便扛着弯刀、提着水壶向竹林深处走去。“今天又有一车竹料要拉,我得赶紧去装车。”
何代尧家有120亩竹林,每亩年产竹料1吨左右,仅卖竹料年收入就有6万元。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叙永县,全县竹林面积达165万亩,是四川省最大的竹林基地县。
水尾镇茂密的竹林 杨文浩摄
如何将竹林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叙永县以形成竹片加工、竹笋加工、竹浆造纸为主,林下产业为辅助、生态旅游为补充的生态特色产业作答。
在叙永县江门镇永丰浆纸生产车间,发酵的新鲜竹料雾气升腾,通过智能化车间加工制作,一张张成型的竹浆板被工人们打包装箱,迅速转送至泸州港,从长江黄金水道运往全国市场。叙永县引进竹类龙头企业建设漂白竹浆纸一体化生产车间,年消化80万吨竹原料,为农民带来林竹收入约5亿元。
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吸引招商,泸州建市以来最大外商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10亿元的浆纸全产业链项目落户叙永。项目建成后,叙永县将实现从一片竹到一张纸的就地转化,竹资源附加值将进一步提升。
除了卖竹子,当地深挖林下经济潜力,打造山区“立体粮库”样板。当地依托专业合作社,全面推广竹笋、竹菌、竹禽、竹药等“竹林+”复合经营种养模式,通过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实现多元增收、多重收益。截至目前,叙永县已培育竹类加工企业98家,形成大竹笋、苦竹笋、罗汉笋、绵竹笋等特色竹笋品牌,当地的泸州野植珍食品有限公司还将竹笋系列产品卖到了海外。
“花果+”助力农民增收
盛夏时节,赤水河畔的万亩桃李果香四溢。走进赤水河精品水果交易中心,到处是鲜果交易的热闹场景。
“朋友们,今天我又来到了凤凰李基地,大家一起来看看凤凰李的长势……”果园里,双山村的李子种植大户王敏正在拍摄宣传短视频。在王敏的带动下,双山村586户村民几乎户户种植李子,全村李子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值约1亿元。
日照充足,干热少雨,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让这里成为水果“天堂”。近年来,叙永县围绕赤水河流域发展特色经果产业,配套智慧农业设施,加快构建“内连外畅”的物流运输体系。目前,当地甜橙、桃子、凤凰李等特色水果种植超过11万亩,产量超过10万吨,产值达4.5亿元,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游客在赤水河畔的“乌蒙花海”游玩 魏廷华摄
近年来,叙永县依托赤水河精品水果园区,探索农林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赏花经济、果园经济,让景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乌蒙花海”“凤凰李之乡”等旅游IP深受游客好评。凭借“花海颜值”形成的赏花节、采摘节等节庆活动人气爆棚,园区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带动当地农家乐、餐饮、农特产品销售持续火爆,当地群众增收渠道越来越宽。
“变化太大了,以前游客进不来,水果出不去,这里的美景、美食‘养在深闺无人识’。”赤水镇党委书记杨田伟说。
“茶叶+”赋能生态经济
“我们的红岩茶做多少卖多少,供不应求。”叙永镇红岩村定峰茶厂负责人韦思华说。
地处乌蒙山北麓的红岩村,种茶历史悠久,是高山云雾茶的核心产区之一。近年来,红岩村不断培育壮大茶产业专业合作社,建起了村集体茶厂,各类茶主题加工作坊应运而生,茶叶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茶树成了村民名副其实的“摇钱树”。目前,红岩村茶叶种植规模达2万亩,干茶年产量达50万公斤,产值近3亿元,家家有茶园,户户有收益。
依托秀美的丹山风景和红岩村的万亩茶山、万亩梯田,这里建成了泸州市首个茶道研学旅行基地,成立了农家乐联盟,组织村民办好特色农家乐,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旅游。“全茶宴”等特色菜品因风味独特、色香味俱佳,深受游客喜爱。
红岩村以茶旅融合为主线,探索开发出采摘体验、乡村漫游等新农村消费场景,打造“慢生活、深呼吸”的茶乡小村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效益显著、示范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叙永县发展茶经济的不只有红岩村。在向林镇跃龙村,新建成的3000亩连片茶叶基地已经投产1600亩,年产鲜叶400吨,茶叶产值高达1000万元。
一个个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土特产正转化成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使乡村振兴致富路越走越宽。(苏忠国 胡润林)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河南卢氏发展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