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森林要食物 四川率先启动建设“天府森林粮库”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四川树立大食物观,不仅要仓里有粮、盘中有肉,更想方设法让百姓餐桌更丰富、让农民增收更多元。
“四川林地面积3.8亿亩。我们率先启动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向森林要食物。“5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谈到,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我们正在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积极推进‘蓄水于山’‘摇钱于树’‘藏粮于林’‘固碳于木’,努力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
农户采摘经济林作物。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大米、小麦、高粱、玉米等农作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且熟知的粮食。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食物,可以被称作“森林食物”呢?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改革与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林粮种类结合国家对森林食品的界定,以在林地上生产粮食作为核心原则,按照经济林食物和林下食物特点,细分为“8+3”共11个重要种类。大力发展经济林食物,重点发展木本粮食(比如板栗、橡籽)、木本油料(核桃、油橄榄、油茶)、森林蔬菜(竹笋、木耳、香椿)、森林药材(杜仲、黄柏、厚朴)、林产调料(花椒、八角)、林产饮料(沙棘、果桑)、森林水果、食药用花卉(桂花、玫瑰、茉莉)8类经济林食物。科学发展林下食物,根据生物习性,合理利用林地空间和生态环境,总结推广林下种植(比如天麻、茯苓、食用菌等)、林下养殖(比如家禽、家畜、养蜂等)、林下采集(各类野生菌、野生药材等)3种模式。
2023年底,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切实维护粮食安全。这为全省利用森林资源、开发森林食物、建设森林粮库,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实施方案》中可以看出,四川林粮发展有扎实基础,且市场消费有广阔需求。据统计,全省现有林地3.81亿亩,扣除自然条件和管理政策的限制,实际可有效利用林地高达1.74亿亩,森林内可供开发食用的植物超过6000种。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超过2000万亩,森林食品年产量超过1400万吨。四川利用森林资源优势,通过建设“天府森林粮库”,藏粮于林、藏粮于山,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重效益,是将巨大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使林地与耕地一道共同担负起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国家使命。
不容忽视的是,现在林粮正在成为“中国饭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丰富食物种类、调整膳食结构,也能保障粮仓稳定。多元化的“森林热量”“森林蛋白”已走上餐桌,为满足人民群众舌尖上的高品质生活发挥更大作用。比如,核桃仁含油率可达70%,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含量高达25%;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已成为“高端国油”;核桃、橄榄油、茶油、竹笋、松茸、椿芽等特色林粮发展迅猛,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四川拥有全国1/5的竹林。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在甘孜、阿坝、凉山等地的原始青冈林下,每年能产约4000吨松茸。松茸非常鲜美,被称为‘菌中之王’,农户采摘松茸,多的每年能有10万元收入。竹子全身是宝,竹材可替代塑料和木材,是千亿级的大产业。四川有全国1/5的竹林,大家知道大熊猫大多生活在四川,它们喜欢吃竹子,所以四川竹子肯定很多。我们大力推动全竹利用、全链开发,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风景线’和‘致富林’。”发布会上,黄强如是说。
值得关注的是,“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区别于一般粮食生产,是四川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践行大食物观的创新性谋划。根据《实施方案》,为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发挥森林的特色和优势,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基于对全省森林资源本底和林粮产业发展现状,四川研究提出了“天府森林粮库”建设的主要目标,概括起来就是“123”:到2030年,全省林粮经营面积达到1亿亩,年产林粮2000万吨以上,年综合产值达到3000亿元,带动全省林农人均增收2400元,建成高水平全国森林粮库示范省。(人民网记者 朱虹)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