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如何生“金”——来自安徽的一线观察
“黄精制品需求不断增长,我们正忙着收购更多优质原料。”宋大伟创立的池州市九蒸晒食品集团,主打黄精制品,年用原料9000吨。宋大伟提到的优质原料,是指林下种植的仿野生黄精,主要分布在安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林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安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起以林下种植、林特产品加工、森林康养等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1260万亩,霍山石斛、亳州白芍、九华黄精等一批林产品声名远播,培育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4家,认定省级森林康养基地67家,住民宿、泡温泉、滑雪等新玩法层出不穷……
林下种植的霍山石斛。高先祥摄
一产“培优”
一产是林下经济的起点,在安徽主要表现为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种植。
午后,九蒸晒集团的工人们各司其职,蒸晒黄精、制作黄精茶、包装黄精丸……
据了解,黄精是一种中药材,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黄精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池州市林业局副局长丁文透露,全市黄精种植面积近10万亩,涌现出九蒸晒集团等知名企业。作为森林资源和林下黄精种植大市,池州初步规划:到2025年黄精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80亿元;2030年种植面积30万亩,产值260亿元。
在安徽,具有区域特色、发展优势的林产品有不少,其中,霍山石斛、亳州白芍、九华黄精、旌德灵芝、金寨天麻、岳西茯苓等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一产筑牢了林下经济基础,也促进了百姓增收。
“林下黄精种植门槛不高,收益却很可观。”丁文介绍,黄精种植几乎不用管理,种下5年后进入采挖期,每年采挖一次,一亩能产两三百斤,每斤能卖到10块钱。采挖也是轻体力活,一天一亩不成问题。“随着黄精花、杆、叶价值不断被挖掘,大伙种植黄精的收益会更高。”
当前,安徽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最大限度挖掘林下经济富民功能。“2023年,全省2400余个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带动200余万林农人均增收5700多元。”安徽省林业局国际合作与林业产业处二级调研员章纯说。
去年3月,安徽省林业局印发《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支持具有森林药材发展优势的亳州、六安、宣城、池州、安庆、黄山等地发展石斛、黄精、灵芝、西洋参、天麻、白芨、薄荷等中药材产业;重点支持发展滁州、六安、宣城、池州、安庆等地的竹荪、香菇、大球盖菇、羊肚菌、木耳等食用菌产业。按照这一方案,安徽力争到2025年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10万亩、14万亩。
安徽蒙城,林菌喜获丰收。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二产“强链”
发展林下经济,二产不可或缺。它是提高林药、林菌等林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一招,也是稳产、增产的必要条件。
“强链”是发展林产品加工的关键词。安徽积极引导、支持企业研制附加值更高、市场前景更广阔的产品,做强产业链。
洽洽食品坚果生产线。刘萌摄
位于合肥的洽洽食品是一家上市公司,生产的各式坚果广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坚果中的树坚果,如碧根果、夏威夷果等,属于林果范畴。经过加工和品牌赋能后,它们的附加值大大增加。2023年,洽洽食品营业总收入68亿元,利润总额近10亿元。“我们还通过自建、共建,在全国打造了3万多亩的树坚果种植基地。”洽洽食品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毛竹变吸管,你敢想象吗?池州的安徽鸿叶集团竹吸管生产车间内,几十台竹吸管钻孔机同时运转。一根根经过粗加工的小毛竹,在机器帮助下,摇身一变成为竹吸管。
限塑背景下,纸吸管成为塑料吸管的主要替代品,但它易变形,体验感一般。2017年,鸿叶集团萌生出生产竹吸管的念头,并先后组建多个研发团队、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2020年,竹吸管自动化生产设备研制成功。
竹吸管一经推出,便广获好评。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安徽则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2027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
这些更加坚定了企业深耕竹产业的信心。“前不久,我们上市了竹制‘拼接筷’,全新研发的竹棉签棒、竹纤维餐盒也将于今年面市。”鸿叶集团董事长殷明亮透露。
鸿叶集团竹筷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二产“强链”还体现在“双招双引”上。2023年,安徽林业“双招双引”项目签约346个,总投资额816亿元,其中二产项目不在少数。
安徽提出,到2025年建成10个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林特产品在列。
三产“乐游”
林下生“金”,不仅要向森林要效益,而且要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如何实现高质量的“靠林吃林”?安徽依托丰富森林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我们推动森林康养与医疗、养老、运动和教育等融合发展,重点在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安庆、黄山等地打造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的森林康养产业集群。”章纯表示,力争到2025年,全省森林康养产业利用林地面积超过85万亩。
山林环抱的永泉小镇。周天晟摄
地处铜陵的永泉小镇,是安徽首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我们流转7000多亩原始森林,打造忆江南十二景,同时,在山脚下建成一座集赏民俗、品美食、泡温泉、住民宿等体验于一体的江南小镇。”永泉小镇负责人尹志平表示。
春日里,永泉小镇人头攒动,停车场内,停满了各地车牌的车辆。“春节假期,我们最多的一天接待游客3万多人。”尹志平介绍道,随着大家对森林康养认识的不断深入,永泉小镇的名气蹭蹭上涨,“过去,我们是沪苏浙游客前往黄山、九华山等地的‘中转站’,现在成了‘终点站’。”
森林康养之外,安徽多地发展起森林+旅游,诞生一批新玩法。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安徽省霍山县漫水河镇很“热”。“雪季54天,我们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吸引游客8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漫水河镇党委书记邱前东说,滑雪场占地100亩,拥有初、中、高级雪道4条,“滑雪山林间,别有一番风味。”
雪季的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刘正祥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近期召开的2024年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就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徽省林业局主要负责人提出要“培育扶持林下经济,加强森林经营,提升碳汇能力,促进林业提质增效、林农增收致富、林区活力更足”“以推进‘以竹代塑’、强化科创引领支撑、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在实现‘产业优’上得到新进展”。
这几天,安徽省绩溪县金沙镇的春茶逐渐进入盛采期,蜂蜜也迎来丰产期。“金沙镇森林覆盖率高达89.7%,林茶、林蜂外,我们还用好森林资源开发生态漂流。”谈及林下生“金”,金沙镇党委书记叶显瑞感慨道,“村民腰包鼓了,村集体经济活了!”
基础牢固、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林下生“金”的故事,正在安徽延续。(人民网记者 陈浩)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