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深化林长制改革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近年来,安徽省霍山县立足优良生态环境和丰富森林资源,不断深化林长制改革,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全县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近8万亩,各类经营主体160个,年林下经济产值达5.4亿元,正在源源不断地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坚持“保护优先”与“厚植底色”同频共振。织密林长组织网。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完善“三级林长+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设立建制完整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立“林长+检察长”“森林警长制”,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有力保护了全县森林资源安全。筑牢森林防护墙。建立完备的县乡村三级森林防火队伍体系,设立县级森林防火队伍3支,乡镇级森林防火中队17支,重点村森林防火小分队81支,共有专兼职防火队员620人。建设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和松材线虫病防治监管平台,及时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每年实施打孔注药保护松树3万余株。蓄足生态修复力。依托项目造林,完成人工造林2.2万亩、油茶低改项目1.4万亩、封山育林8.8万亩,退化林修复8.6万亩、森林抚育14.6万亩;完成义务植树240万株。按照“一树一策”保护修复古树304株。通过采购乡土树种、向农户发放经果林苗木,建设乡村小果园,扩大优质林产品供给。
坚持“龙头带动”与“科技赋能”协同发展。突出典型带动。坚持扶优壮强林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林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培育壮大林业经营主体112家,其中: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6个、省级家庭林场2个,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突出集聚发展。太平畈乡引进龙头企业,集聚带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流转林地山场1万多亩,聚集从事石斛种植生产加工的企业、合作社513家。但家庙镇引进相关企业,实施“万亩创新+油茶基地”工程建设,带动全镇600余人实现居家就近稳定就业,年人均增收8000元。突出科技赋能。围绕加快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积极争取科技示范项目、打造科技服务团队、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强化产品创新突破和技术培训普及,探索出一条“公司+科研院所+农户”林下种养新模式。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霍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坚持“青山变现”与“绿水流金”有机结合。森林+温泉,打造森林康养基地。利用当地的森林、温泉等自然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打造总投资46.0亿元陡沙河温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自正式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中药,擦亮西山药库名片。在西山药库功能区乡镇,引导发展霍山石斛(米斛)、霍山赤灵芝、天麻、茯苓、黄精等生态型林下经济项目,根据林地生态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种植种类和规模,培育林下生态平衡种植示范基地。全县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峡谷+漂流,解锁夏日避暑胜地。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打造位于落儿岭镇的霍山大峡谷漂流景区和六万情峡精品旅游板块。结合绿色山水讲好红色故事,推出亲山近水红色旅游,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近百家,带动当地1500 余名农村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
坚持“改革创新”与“价值转化”内在联动。摸清林业家底。充分利用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全面分析全县林业资源总量、种类、空间分布和各分项目数量的底数,掌握林业自然资源资产总量规模、资源质量、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市场价值的真实动态存量。结合林权不动产调查试点,加快推进林地不动产登记单元信息衔接,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为盘活林地资源奠定基础。注入金融活水。不断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拓展公益林收益主体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农村金融信贷,研究制定《关于探索开展霍山县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创新林权融资机制,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发挥公益林补偿资金融资作用,为实现林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撬动社会资本。聚焦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稀缺的资源禀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资源为资产,由卖“产品”转向卖“生态”,由卖“生态”转向“引资本”,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林业产业。近3年来,引进亿元以上林业招商项目17个,引进资金29.94亿元。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