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推进湿地生态修复 建设美丽蓝色海湾
环东浪漫线拥有厦门最大内湾漫长的海岸线,背靠同安、翔安、集美广阔腹地。如今,生态好、环境美、配套齐、产业兴已成为这里最鲜明的标识——海上波光粼粼,一片深蓝;海岸线上,金黄的沙滩、翠绿的椰树以及红蓝并列的跑道、林立的高楼格外绚丽夺目。
而在十几年前,这里的海岸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河道淤积,臭气久飘不散。海上,无序的高密度海上养殖占据水体,致使海底淤积污染严重,水体发臭发黑,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遭破坏严重。
2006年,厦门启动环东浪漫线湾区综合治理工程,对湾区91平方公里海域和沿线114平方公里陆地进行陆海统筹综合治理,拉开了这座“海上花园城市”全面推进跨岛发展、大力建设岛外新城的序幕,也拉开了环东浪漫线湾区生态修复的序幕。
在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厦门市委市政府把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摆在重要位置,综合考虑海域清淤与现状岸线的整治与利用,提出滩涂景观改造、红树林种植、沿岸观景平台与活动广场设置等内容,使沿岸滩涂清淤与景观建设、岸线利用与城市生活更为紧密的有机结合,实现城市景观、生态、旅游、经济的和谐统一。
2012年,下潭尾红树林湿地生态建设项目的启动,成为推进湿地生态修复自然而然成为环东浪漫线湾区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
对滨海湿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因地制宜使用“筷子苗”技术,保证红树林能在此扎根生长;对红树林精心养护……此后,一系列行动的落实让下潭尾湿地得以成为蓝色海湾上的城市绿肺。
如今在下潭尾湿地公园中种有85公顷红树林,是福建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公园,也是国家蓝色海湾整治项目之一、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林”示范基地,在这里形成了独有的潮间带生态系统,也呈现出“红林绿水轻舟渡,鹭飞鱼跃蟹儿肥”的美景。
红树林成为环东浪漫线滨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下潭尾湿地公园,在环东浪漫线上,面积超28公顷的红树林绿化工程沿着厦门这条“网红路”,从鹭江河口一路延伸到厦门湾附近,不仅把厦门的海岸线美化了一番,也很好地起到修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
另一方面,沿着环东浪漫线湾区,在临海陆域建设面积共达256.7公顷 “葡萄串”形态的美峰生态公园、美峰科创公园、官浔公园、中洲公园、石浔公园等一系列景观提升项目,利用本身的山、海、绿地等资源,因势利导,通山连海,形成一条自然、生态、和谐的山海绿色通廊,进一步改善滨海湿地和岸线生态景观,也为建设高颜值绿色生态新城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了让“水清”,对埭头溪河道两侧50米以内开展综合整治;开展13个清淤项目,修复城区治污“毛细血管”,并对下游河道底泥进行原位固化;下游建成约20公顷的浅流河道、6.8公顷的湿地公园及55公顷的流域湿地景观带一系列举措的落实很快让埭头溪重焕生机。近年来,埭头溪周围相继完成水质净化厂和生态补水工程,将净化厂的尾水用作埭头溪的生态补水来源,以此逐步恢复河道湿地的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同样,在治理环东浪漫线湾区重要入海流域东西溪的过程中,河流湿地生态修复也被摆在重要位置——2021年完工的安全生态水系统建设工程,以修复河流湿地生态环境、水质改善、景观提升为出发点,在流域建设安全生态水系,打造河流生态湿地,设立慢行步道、卵石滩、生态岛等亲水空间,与禹洲湿地等四大湿地形成“珍珠串”,为居民打造了家门口的带状湿地公园。
通过滨海湿地再造,曾经的淤泥荒滩,已变成了成片生机勃勃的“海上森林”。据统计,这里已观测到鸟类11目26科6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2种;线虫、桡足类等9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和短拟沼螺等底栖生物33种,以硬骨鱼为主的鱼类15目53科88属112种。
如今,这里的自然生态链条逐渐恢复,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环东浪漫线湾区被成片红树林包裹,形成了良好的滨海生态系统,成片的红树林和成群的白鹭相伴,也展现了美丽的滨海景观和城市风貌。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