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探索形成“5+9+5+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抢抓获批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契机,立足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探索形成了“5+9+5+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东营路径”。
聚焦可量化,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五个一体系”。构建了典型自然资源“一张图”,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编制生态产品“一份清单”,明确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对象。制定出台《东营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试行)》“一项规范”,科学指导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完成山东省第一个地级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一套制度”,对核算工作流程、部门职责分工等进行明确,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常态化奠定基础。搭建智慧核算“一个平台”,实现了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聚焦可转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九项推进机制”。立足黄河三角洲特点,基于不同生态产品的经营性和公共性属性,创新9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差异化实现。针对经营性生态产品,着力构建生态产业化政策、区域公共生态品牌等三项机制,创建“黄河口”生态产品公共品牌体系,重点打造了以黄河口大米、大闸蟹为代表的“黄河口农品”,“黄河口”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针对黄河口国家公园公共性生态产品,探索黄河口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生态补偿等机制,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针对维护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立“生态券”、附带生态修复条件的土地供应机制、点状供地等土地保障政策机制。
聚焦可复制,形成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五种形态模式”。构建“草—牧—园”滨海盐碱地治理+综合利用模式,亩均纯收益达到1485元,实现了盐碱地由“高耗、低效”开发向“高效、高质、高值”绿色生态利用转换。构建“金湖银河”城市湿地修复+价值提升模式,大力实施片区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构建“龙居镇”沿黄生态修复+综合开发模式,龙居镇全面整合林海、湿地、康养、文化、旅游等优质资源,多路径盘活和共享“绿水青山”,全镇4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实现了生态高水平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构建林草资源修复+产业化经营模式,社会企业投资3亿元,在林草资源修复基础上发展生态循环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带动周边15个村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走出一条以生态保护修复促进产业发展的可持续之路。构建“水权置换”生态资源指标交易模式,选择典型片区进行黄河水、长江水指标交易,目前,已完成4笔水权交易,共计2500万立方米,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聚焦可持续,构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四大保障体系”。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了多个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为持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供规划保障。坚持法治护航,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法治保障。坚持科技支撑,与中咨集团生态所签署黄河三角洲生态产品价值科创中心共建协议,依托中咨集团生态所、中科院生态中心、山东大学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领域顶级专家团队,对试点开展全过程技术支撑。坚持金融服务,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形成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良好运作机制和有效服务模式。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林长制成湖南津市乡村振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