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山东济宁:“3个三”湿地发展模式 擦亮“国际湿地城市”名片

2023-05-30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16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探索实施全面管护、全域建设、全链增效“3个三”湿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始终坚持科学高效开发利用,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的双赢之路。目前,全市已建成南四湖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4处,全市湿地面积达到228万亩、湿地率13.62%,每年湿地可产生经济价值约30亿元。

一、坚持“三向发力”,全面构建湿地管护科学体系。一是坚持“党政主责”。将湿地保护纳入市党代会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连续10年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制定印发《湿地保护管理办法》《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9一2025)》等系列文件,为系统推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二是坚持“县乡主推”。将湿地保护任务目标纳入县级政府评价内容,湿地保护率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健全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管护联动网络。成立南四湖流域管理办公室,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和“绿盾”行动,统筹综合管理,压实属地责任,从严执法保护。三是坚持“群众主体”。发布《湿地保护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组建志愿者队伍,建成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处、湿地宣教基地5处、湿地学校3所、湿地科普长廊10处,努力营造人人了解湿地、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三个领域”,全域推进湿地生态高效建设。一是突出抓好“城市湿地”生态建设。围绕建好“家门口的湿地”,在市、县(市、区)城区开展河流湿地、人工湖湿地等保护修复和水体治理,建设一批具有湿地景观特色的城市湿地(湖泊)公园,城市湿地面积达79.4万亩,绘就“城映水中、水绕城走、河湖掩映”的城市与湿地交融共生的生态画卷。二是突出抓好“小微湿地”生态营造。利用镇村驻地及周边河道、沟渠、坑塘等重点区域,通过实施清淤疏浚、驳岸修复、水系连通等措施,建成具有农村特色的120亩以下的河流、坑塘、植物园等小微湿地39.7万亩。推动创建湿地乡镇32个、湿地村居56个、小微湿地124处,打造出精品小微湿地10 处。三是突出抓好“塌陷区湿地”生态治理。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24项重点工程,探索形成划方整平、挖深垫浅、生态治理、产业利用、充填平整、预测治理等6种治理模式,对常年积水重度煤炭塌陷地进行造岸、植树种草,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52万亩,形成湿地面积3.5万亩。

三、打造“三类项目”,全链做好湿地经济增效文章。一是打造“特色生态农业”。依托采煤塌陷地治理后形成的独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按照“宜农则农、宜渔则渔”的原则,大力发展高端苗木花卉种植、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推动“生态洼地”变身“产业高地”。邹城市靶向珍珠养殖项目,年可出产淡水珍珠50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300万元。二是打造“休闲生态旅游”。依托黄河下游湿地(山东段)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融入人工智能、全息影像等科技元素,打造集湿地演变、野生动植物展示等于一体的江北最大湿地科普馆。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以微山岛、南阳古镇、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两岛一湿地”景区为龙头,每年举办微山湖龙舟大赛、荷花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20亿元。三是打造“碳汇生态模式”。不断加强退化湿地系统修复、固碳增汇等方面研究,积极推广高固碳能力树种等湿地植物种植,持续改善湿地水体对碳元素的吸收与转化,实现湿地碳汇能力稳步提升。预计,全市湿地年固碳量可达17.4万吨,可产生经济价值2100万元。

黄淮河的流淌、大运河的连通将璀璨的华夏文明在济宁汇聚传播,“国际湿地城市”世界级新名片为济宁这一历史文化名城赋予了新的生态文明时代光芒。济宁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积极学习借鉴各国际湿地城市先进经验,加强保护管理,扩展功能效益,打造湿地文化,讲好济宁故事,让济宁的天空更蔚蓝、大地更苍翠、河湖更清澈、空气更清新,努力将济宁这座因水而立、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湿地城市,打造成为水与文明和谐共生的美好典范。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广西举办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第一期培训班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