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监测项目启动
近日,由广东省深圳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处、深圳大学、红树林基金会(MCF)共同主办的“深圳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监测项目启动会”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举行。围绕深港合作促进大湾区的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及监测工作,与会的线上线下专家学者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合作愿景,大家一致表示要加强合作,把深圳湾这块候鸟迁徙宝地保护好。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是深圳和香港两个现代化城市间的一片绿洲,是粤港澳大湾区同时拥有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的唯一重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国际研究与保护意义,每年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近十万只迁飞水鸟提供优质的越冬和中转站的栖息地。由于气候变化、城市扩展以及外来红树植物的入侵等多方面影响,深圳湾湿地面临着多种已有或潜在的威胁,如外来红树植物侵占滩涂、乡土红树林结构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
2017年至2021年,为保护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生态安全,在深圳市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红树林基金会(MCF)开展了有关外来红树治理更替等生态修复工作。截至2021年10月,共计治理外来红树海桑属植物约15公顷,为本土红树植物生长和水鸟提供生存空间,提高区域整体生物多样性。同时,联合深圳大学等深港两地高校积极开展长期动态监测,及时跟踪和调整生态修复方式。
修复工作开展后,深圳河口吸引了大量水鸟停歇栖息,项目地周边先后记录到豹猫、欧亚水獭和小灵猫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据了解,红树林湿地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生态修复成效需要通过长期的科学监测和综合评价。“深圳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监测”项目是基于深圳河口开展的外来种海桑属红树林的相关生态管控的修复工作,结合首期三年半的长期动态监测,构建生态监测数据库,将系统分析深圳河口红树林修复区域的生态理化环境、水文动力、生物多样性等动态特征,及时掌握区域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效果和不足,形成系列监测报告及修复技术参考标准和修复效果评估方案,力争为红树林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也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红树林生态管理措施提供深圳示范案例。(江堂龙)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