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宁用活林长制
走进江西省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十几棵千年红豆杉浓荫蔽日,尽显苍翠挺拔。清风徐来,满树枝叶“沙沙”作响。位置显著的林长公示牌上,县、镇、村林长的姓名、责任区域、工作职责、监督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
“村里的党员们自发与红豆杉建立‘一对一’管护责任。”长水村村支部书记、村级林长肖光成介绍,经过多年的生态文明宣传,村民们已意识到保护红豆杉这一珍贵树种的重要性,一些村民甚至将红豆杉保护写进了家训。
生态是武宁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推行林长制以来,武宁县通过增绿、护绿、用绿,积极探索“林长+双碳”新路径,不断释放生态红利。
澧溪镇北湾村是一个典型的浙江移民村。2017年,浙江移民饶群芳在这里成立了北湾半岛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5年来,公司投入4500万元,种植山茶花、韩花梨、柑橘等林果、花卉苗木900亩,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村民靠山吃山的观念。
武宁县按照“只能增绿、不能减绿”的要求,推进国土绿化,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造林绿化9.75万亩、退化林修复7.4万亩、森林抚育6.44万亩,完成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1.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至75.96%。
作为长水村返乡创业大学生,万里云创立了长水长寿红豆杉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创业初期,没有融资渠道,资金压力很大。得知可以通过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担保向银行贷款后,万里云立即提交了材料,35万元的贷款资金很快拨付了下来。有了资金支持,万里云购买了6万余株红豆杉苗。如今,合作社年利润达200万元左右,带动了40多户村民致富。
武宁县积极探索“林长+双碳”新路径,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这一创新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将县域内山水林田湖草以及农村宅基地、农房等生态资源和各类优质生态产品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精细化评估、市场化运作、产业化运营,实现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目前,已收储各类生态资源4.9万项(条),闲置土地1.83万亩、林地26.4万亩、闲置农房81.42万平方米,生态总价值172.2亿元。
与此同时,武宁“林长+基地”“林业+旅游”等创新模式在实现“林长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武宁县在全省率先出台《武宁县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管理办法》,通过放活林地经营权,有力推动了适度规模和集约经营,带动菌菇、药材、蜂蜜、茶叶等特色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建立了“林长+基地”107个。武宁县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业+旅游”等新兴业态,全面做活森林旅游经济,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9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86亿元。(卢张才 柯有凯 余超)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湖北荆门“一长三员”共护森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