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探索提升森林“四库”效益
湖南湘潭国土总面积5006平方公里,拥有林地21.03万公顷、草地1049.72公顷、湿地772.8公顷,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为守护绿水青山,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成果,湘潭市通过全面推进林长制,积极探索提升森林“四库”效益,彰显林业担当。
多部门协调强化资源管护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据测算,每公顷林地最少蓄水量可达300立方米,泥沙流失量仅50千克。湘潭市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水量每年4.39余亿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一座大(Ⅱ)型水库。
湘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森林的水库效益。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担任第一林长的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体系,整合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各类政策资源,构建党政同责、部门协同的新机制。
以管护网格为基础,依托林长制巡护系统划定683个网格,打破权属性质、经营主体和行政管理的局限,设立1104名乡级林长、344名监管员、210名执法人员以及683名护林员,优化“一长三员”网格化管护体系建设,形成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
以“林长制”促“林长治”,统筹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洞庭清波”专项监督等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虎威行动”的3个到位要求进行清单销号管理。
开发优势生态产业助增收
2021年,湘潭市地区生产总值2548.35亿元,林业产值190.28亿元,林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6%,绿色森林正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以优势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湘潭提升茶恩寺竹加工产业园,打造10个南竹万亩基地,提升盘龙花卉国际博览园等7个苗木花卉基地生产能力,打造森林(湿地)人家1000个,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00万人次以上,年森林生态旅游收入超50亿元。
围绕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总体城市设计,建成国家、省、市森林康养基地14个和精品点(村)50个,森林康养旅游价值有望增加3680万元。
目前,全市弘扬“三牛”精神、“四干”作风,围绕“六上一下”年度目标精准发力,全年将完成营造林8.5万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3.5%以上、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2%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7%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6.5%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下。
大力培育地方特色经济林
湘潭的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资源丰富,有173科562属1078种,100年以上古树有2180株。全市公益林保育土壤价值量每公顷达7413元,在全省14个市州排名第二位,含氮、磷、钾等林分养分固持价值量每公顷4020元,为发挥森林粮库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油茶种植增收致富。湘潭现有油茶林30余万亩,其中湘潭县18.5万亩、湘乡市13.2万亩,韶山市、雨湖区和岳塘区有零星种植,良种油茶定点育苗基地6家,油茶产业龙头企业省级3家、市级2家,省级油茶种植示范合作社10家,新兴的油茶产业链初具规模。2021年,湘潭茶油产量4048吨,产值17.7亿元。
花桥板栗种植蓬勃发展。树种原产于湘潭县茶恩寺镇,是湘潭市十大特产之一。栗子营养丰富,单粒均重为16.2克,果实中含糖和淀粉高达70.1%、蛋白质7%,深受欢迎,种植面积年均增加1000亩以上,并在板栗树下养山地鸡,“板栗炖鸡”成了游客们最爱的特色菜。
杨梅种植初具规模。杨梅树易于栽培、经济寿命长、生产成本低,株均产量50—80公斤,湖桥镇1200亩云杨梅基地、易俗河镇248亩杨梅基地等已成为湘潭市民网红打卡地。
黄桃种植方兴未艾。黄桃具有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管理简单等特点。韶山市310亩福寿黄桃基地,通过“直播+助农+电商”方式,线上宣讲韶山红色文化,直播吸引100万多人次,每年网购韶山福寿黄桃等优质农林产品的订单数破万单。
高质量建设森林碳汇项目
湘潭公益林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量为每公顷1.184万元,在全省14个市州排名第四位;净化大气环境价值量为每公顷2844元,在全省14个市州排名第二位;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为每公顷1.37万元。
为提升森林碳库效益,湘潭推进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按照“一江、一心、三片、多廊道”总体布局,高效利用2亿元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在碳汇林项目建设中,打造红春、青冈栎、南方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基地160公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771公顷,森林经营碳汇400公顷。同时,主动融入长株潭森林碳汇战略,依托水府庙国家级湿地公园、湘潭木鱼湖湿地公园等,争创环境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湘潭样板”。(唐晓波 刘运良)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