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国有林场+X”模式添活力
“白砂林场提供1700多亩林子,用于双塔移动通量观测平台建设。该平台主要用来观测森林二氧化碳通量。在复杂地形上观测森林二氧化碳通量,国内外研究机构目前还无法做到准确观测。”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镜明介绍道。
承担国际前沿研究的平台缘何落户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这是福建龙岩探索林业经营发展新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岩市积极探索“国有林场+乡村、高校、企业”等林业经营发展模式,为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有林场+乡村” 巩固林改成果
在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工人们正对杉木幼林进行割灌除草,这片新造人工林是五一林场与漳平市溪南镇吾老村村集体的合作造林地。
通过问需于民、多次磋商,林场与吾老村约定,由林农出让林地,林场负责造林和管护,明确双方的职责与利润分成,林场占60%,林农占40%。2018年至2022年,这样的合作在漳平五一林场已经开展了8700亩,在一个轮伐期内预计产生经济效益1.5亿元,林农可合计分红6000万元。
2016年,龙岩市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开展森林资源“双增”行动,发挥国有林场技术、资金优势,与村集体、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等通过“受让经营、合作造林、合作经营”等方式,增加国有森林面积9.8万亩,实现森林集约、科学经营,有效破解分林到户后出现的个体林农森林经营投入不足、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等问题,形成林农增收、林场增效的合作共赢新局面,进一步深化、巩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国有林场+企业” 加快“两山”转化
在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省级保障性苗圃内,建有800平方米的中药材骨碎补无菌培养室,工人们正拿着镊子,小心翼翼地将骨碎补幼苗移植到新的生长基质内。技术人员告诉笔者:“通过孢子繁殖、几次的分株移植以后,大概2年骨碎补幼苗就可以放到林下种植了。”
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场长邹秉章介绍说:“我们与福建和康药植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上杭骨碎补育苗中心,每年为林场新增经营收入60多万元。现在,基地还在扩建。”
近年来,龙岩市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引导国有林场与企业开展林木良种繁育、林下经济产业融合、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等森林资源有偿合作经营,为林场发展引来“源头活水”。林场建设生态隔离带,为企业发展生态养殖减少外界干扰;利用优质的森林景观资源,与影视公司共建影视基地,加快文、商、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碳排放企业就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碳汇减排行动新机制……龙岩“国有林场+企业”模式是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有益探索,是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是国有林场实现“不砍树也致富”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
“国有林场+高校” 插上科技翅膀
在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后工作站”“福建农林大学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长期科研试验基地”等牌子格外醒目。作为国家级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把“科技兴林”作为兴林播绿的重要手段,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开展林业科技研究,共同搭建科研平台。
“科研的事情专家做,其他的事情我们来做。我们要以诚感人,做好后勤保障。”龙岩市林业局局长张田华热情诚恳的态度和国有林场务实的举措,吸引了众多高校助力龙岩国有林场的发展。
在白砂国有林场食水井管护站,300个12米×12米的样方有规律地布设在山场上,颇为壮观。样方内,根据研究需要按照不同比例种植着各类树种,以研究不同多样性梯度下树种碳汇潜力、养分循环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机理,这是福建师范大学黄志群教授于2018年与林场合作打造的科研平台,其研究理念在国内领先。
2019年5月,国家林草局批准建设福建龙岩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龙岩市创新“国有林场+高校”模式,筑巢引凤,吸引众多林业科研项目在当地落户。林场内还建有全国第一家研究树种菌根类型的试验平台及森林经营碳汇试验平台等。“国有林场+高校”模式充分发挥了国有林场在林业发展中的科技示范引领作用,为林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林宝平 张雅静 吴小霞)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湖南推进林下经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