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发现珍稀兰花新种 大山深处幽兰吐芳华
2014年,隐身于大山的珍稀玉凤兰花新种被广西雅长保护区无意中发现,并以保护区的名字来命名。这里还发现了“贵州虾脊兰”和“沼兰”两个广西兰科植物新分布种,以及苞舌兰、广西鸢尾兰等5个保护区兰科植物新记录种。至此,该保护区的兰科植物增至49属136种。近日,记者在该保护区有幸一睹新种开花时的芳容
大山深处的 珍稀兰花
9月25日,记者来到乐业县雅长乡蔗香村附近一个并不起眼的山头。2011年,科研人员在此发现珍稀兰花贵州地宝兰的踪影,并将这里划为“蔗香保护小区”。
2014年8月,雅长保护区的张自斌博士在蔗香保护小区调查时,无意中发现一个数量极少的兰科植物居群,大约只有30株。它与南方玉凤花和齿片玉凤花相似,具有玉凤花属植物的典型特征,但花朵数量、颜色及唇瓣等存在明显的区别。在查询大量文献和标本后,张自斌认定它是玉凤花属的一个新种。
对于这一重大发现,雅长保护区管理局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命名,考虑到雅长兰科已经闻名国内外,最后将该种以发现地命名为“雅长玉凤花”。
与兰“偶遇” 收获累累硕果
近年来,雅长保护区不断扩大兰科植物种群科研监测的范围,加强兰科植物生境调查、传粉生态学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研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2014年,该保护区相继发现了多位兰科植物的新成员。除了玉凤花外,“贵州虾脊兰”和“沼兰”两个广西兰科植物新分布种,以及苞舌兰、广西鸢尾兰等5个保护区兰科植物新记录种也浮出水面。
贵州虾脊兰是中国特有的,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等级。雅长保护区是该品种目前在广西唯一的已知分布点,也是我国已知的第二个分布点。
“同一条路,在不同的季节,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与其说寻找兰花,张自斌更愿意把此当作一种偶遇。去年,一只疑似为兰花传粉的昆虫引起他的注意,一路追寻过去,结果在近在咫尺的兰花园,发现了广西鸢尾兰。
奇妙的兰科授粉世界
在“雅长玉凤花”分布范围内,一群小蜂在“嗡嗡嗡嗡”飞舞,极为普通的蜜蜂,却有着好听的名字。张自斌说:“这是绿彩带蜂,是无叶美冠兰的授粉昆虫。”
据了解,绝大多数的兰科植物都依赖外媒传粉。“你知道吗?雨滴也在兰花授粉时起到大作用!”张自斌说,目前发现兰花有3种传粉方式,分别是自花授粉、雨滴授粉和昆虫授粉。例如花期在雨季里的多花翠兰,与其他种类不同的是,该花花蕊朝上,雄蕊和雌蕊“十”字型交叉生长。谁也没想到,它是依靠雨滴的力量,将雄蕊的花粉直接打在雌蕊上,实现自我繁殖。
相对于前两种授粉方式,蜂类、蛾类、蝇类、蝶类及甲虫类昆虫与兰花的授粉过程,更是令人称奇。张自斌说:“报酬式和欺骗式,这是昆虫授粉的主要渠道。”顾名思义,“报酬式授粉”是昆虫寻香自来,通过采蜜带走花粉,到另一朵兰花采蜜时完成异花传粉。
而“欺骗式授粉”可就大有文章了。“有些花无法分泌蜜汁,通常会散发独特的味道或制造昆虫喜欢的颜色,引诱昆虫前来授粉。”如蔸兰的花朵会散发异味,引诱昆虫飞到兜里,昆虫的胸部和头部沾满花粉,待其飞出后,再在另一朵花循环授粉;勺兰的花长相形似蚜虫的产卵地,开花时节,便会有食蚜蝇前仆后继而来,以为寻到美味蚜虫,实际上却“白打工”,义务帮勺兰实现异花授粉。
目前,世界上有8000~10000种的兰科物种,是通过欺骗来引诱昆虫实现异花传粉。
兰花科普园里兰花开
10年前才建立的雅长兰科植物保护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兰科植物科研基地。雅长保护区的兰花科研中心,在乐业县花坪镇附近的一座悬崖底下。
2015年4月,雅长保护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带着规划设计专家和绿化公司人员在此考察,计划投入2000万元,谋划建设一个200多亩的“兰花科普园”,把保护区内所有的兰科植物进行科普展示,打造一年四季兰花开的意境,让人们了解为什么这里有兰科植物及分布情况,并进行生态教育。
目前,兰花科普园已初步完成环境整治,已开始绿化,生态栅栏、生态步道、供水设施等建设工程将逐步实施。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具科研、观赏功能为一体的兰花科普园,让人欣赏兰花野性之美之余,更能体会悠久的“兰文化”。
在雅长乡,石壁上、树干上、岩缝里……随处可见兰花踪迹,据说哪怕拿着珍稀兰科植物的标本,随意询问当地农民,都会得到“曾经见过,但忘记在哪里了”的答复。
在这叠峰连绵的保护区里,或许还有更多的稀世野生植物,年复一年默默地发芽、开花、结果,正在期待科研人员的一个转身,然后发现。
下一篇:滇产鲜切花九月行情先抑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