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一群护绿使者的白水江情怀

2024-10-30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102

在甘肃省最南端,有一处“世外桃源”,清澈的白水江像一条弯弯的银带,缠绕在这山水之间,流淌出无尽的自然魅力。在这片总面积达18.2万公顷神奇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高达87.49%,不仅有壮美的山川、繁茂的森林、灵动的生物,也成为110只野生大熊猫的家园。这里便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

1978年5月31日,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中国,有3个中央直管的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即四川卧龙保护区、陕西佛坪保护区及甘肃白水江保护区。当时第一代白水江人满怀对白水江保护事业的坚定信念,凭着一颗赤诚之心,只身投奔这大山的怀抱。他们承载着保护国宝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重任,尽全力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施工队、最美国土的守护者。2019年5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在此挂牌成立。2021年10月,随着全国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的设立,白水江分局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组成部分。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副局长刘万年在这里工作了32年,见证了白水江保护区的发展历程。起初的白水江保护区条件非常简陋,办公设施落后,工作人员仅仅靠一个望远镜和双腿,翻山钻林开展资源保护和调查。他们还经常和盗伐、盗猎的违法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工作充满危险。20世纪80年代,丹堡河保护站职工乔建华在巡山查林时,被偷割生漆的不法分子浇了一桶生漆在身上,致使他全身溃烂、严重中毒;林业执法者易水在押解盗猎者过程中被推下山崖,重伤昏迷三天三夜,差点没了命;职工杨志坚在林政执法时被围攻群殴,导致脑震荡,被迫年纪轻轻就早早病退。在2012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中,23岁的调查队员张锐在途中遇险,长眠于这片青山……

一盏煤油灯,照亮前进的道路;一张小方桌,描绘锦绣蓝图;一双胶鞋,踏遍青山。白水江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用汗水和心血、青春和梦想,坚持不懈保护着这片山水,开创了白水江保护事业的先河。

在白水江工作20多年的何礼文,见证了野生动物监测工作的进步。他说:“大自然是最完整的数据库,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到野外去。”这是热爱保护事业并长期奋战在一线的白水江人最真切的感受。野外监测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他们每次都要蹚冰冷刺骨的河水,攀陡峭险峻的山崖,爬布满青苔的乱石窖,钻茂林深篁的竹林,随时可能会滑倒,抑或是被藤蔓绊倒。一路上,他们要和蚂蟥“智斗”,和蜱虫“周旋”,遭受猴哥们的“挑衅”,还要感受月黑风高时黑熊的“叫嚣”,在天地星空的陪伴下入眠。这些考验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也是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每次深入林区开展调查,20多公斤重的行李也是调查队员的挑战之一。50多岁的老谢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常年奔走在山林中。有一次他作为向导参与调查,但那条路线只有他在5年前带过路,而重新出发时发现,以前走的路杂草丛生,早已不是原先的路况。大家千辛万苦摸索前行,七八天后,沉重的行李在大家的肩膀上勒出两道深红的血印子。当晚,昏暗的灯光下,他筋疲力尽,精神崩溃,竟号啕大哭,“这几天的工钱我不要了,只想回家……”但任务才做了一半,且现在一个人出山有更多危险。大家重新调整情绪,咬着牙默默坚持,振作精神、齐心协力地完成了剩下的任务。

白水江保护区年轻的赵英贺,因业务能力强、身体素质好,很快成为外业调查的主力。他讲述了一段与羚牛摔跤的故事。那是在让水河区域,小赵和向导刚寻找到一处适合安放红外相机的大树,猛然听见身后不远处的茂密竹林中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向导刚爬上树观察,就看见前面十几米远的竹林中冒出一头雄壮的羚牛。羚牛看见他俩愣了一下,继而头一低冲了过来。此时在树上的向导已经被吓懵,扯破喉咙般地向树下背对羚牛的小赵大喊“来了,来了”。小赵听到声音还没反应过来,羚牛已经冲到他的面前,此时躲闪已经来不及,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他本能地用双手抓住羚牛的两角。左右摇晃地对峙了几秒后,羚牛头一甩将小赵甩出二三米之外。小赵倒在地上喘着粗气,树上的向导大声驱赶着羚牛,羚牛随之扭头冲进了竹林中。如果此时的羚牛继续发动进攻,小赵的生命恐怕将受到严重威胁。晚上回到营地,大家和小赵开玩笑,说他是和羚牛摔跤的第一人,小赵苦笑着点点头。提起这次经历,虽然结果很幸运,小赵还把这个故事般讲给别人听,但更多的还是心有余悸。

白水江人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他们用最质朴、最纯真的情怀书写着护绿使者的故事。(黄映红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国家标准《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南》发布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