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梦幻之域 瀚海之巅
连绵起伏的沙丘,如同金色的波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令人叹为观止。这里就是巴丹吉林沙漠。
7月2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独特、稀有、绝妙的高大沙山,以及无数色彩斑斓的丘间湖泊,是温带和超干旱气候下沙漠景观和地貌持续演变的杰出范例,也是全球范围内具有罕见自然美的沙漠景观之一。”
巴丹吉林独特的景观展现了非凡的自然美学价值,展示着地球上重要、典型且持续的风沙地貌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生物栖息地。图为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红海子 贝赫摄(新华社发)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北部,地处阿拉善高原,属于中国西北极干旱的温带荒漠地区,是世界第四大沙漠,中国第三大沙漠、第二大流动沙漠。
“巴丹吉林”系蒙古语译音。“巴丹”传说由一个叫“巴岱”的人名演变而来。“吉林”蒙古语意为海子、沙漠湖泊、“六十”,“吉林”蒙古语由藏语“哲让”演变而来,还有“地狱”之意。
沙山、寺庙和湖泊倒影 郭鹏伟摄
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古庙”五绝著称。
奇峰,是指拥有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相对高度达460米。其中,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必鲁图沙峰,有“沙海珠穆朗玛峰”之称。
鸣沙,是指拥有世界最广阔的鸣沙区域。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沙丘在风力作用下会发出奇特的声响,如同雷鸣,其中最著名的是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被誉为“世界鸣沙王国”。
巴丹吉林的沙丘形态各异,它们是风的杰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希拉扣摄
湖泊,是指沙漠中的众多湖泊。巴丹吉林沙漠拥有144个湖泊,被誉为“漠中江南”。这些湖泊大多富含盐分,色彩斑斓,风光迥异。有的沙水相映,有的水天相接,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景观。
达格图(红海子),意为红色的湖泊 郭鹏伟摄
神泉,指的是沙漠中的泉水。巴丹吉林沙漠泉眼之多、之奇集中在一个叫音德日图的海子,这个海子号称有一百单八泉。这些泉眼不仅水量充沛,还形成了深深的渠道,为沙漠中的生物提供了珍贵的水源。
古庙,指的是沙漠中的寺庙。其中巴丹吉林庙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建于1755年,是巴丹吉林沙漠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称为“沙漠故宫”。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南海子 贝赫摄(新华社发)
然而,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依然有生命在此顽强绽放。梭梭、柠条、霸王、籽蒿、胡杨等多种植物,不仅为沙漠增添了生机,还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双峰驼、天鹅、野鸭、大雁、沙蜥、狐狸等动物,作为巴丹吉林的勇者,也在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存的意义。
巴丹吉林沙漠夏日风光 贝赫摄(新华社发)
申遗期间,为加快推进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工作,国家林草局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强沟通,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和技术团队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新冠疫情冲击带来的各种困难,深入申遗区域进行调研,经反复论证,科学划定了遗产地及缓冲区范围。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