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四川生态保护修复交出绿色答卷

2025-04-27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93

·黄河上游若尔盖山水工程修复生态23.25万公顷

·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1083.17公顷废弃矿山披绿

近日,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均取得较大进展,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3.25万公顷,区域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一是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阿坝州黄河含沙量由每立方米1.4千克减少到每立方米0.3千克。二是生物多样性维护能力稳步提高,黑颈鹤、白尾海雕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扩大,若尔盖县首次成功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林麝的珍贵生活影像资料。三是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阿坝州大气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一、全国前五,28个国省控制断面水质全面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四是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红原县造林碳汇项目成为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启动开发并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公示的林业碳汇项目。生态修复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畜牧业和劳动收入提高,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48元,同比增长7%,公众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达95%以上,兑现各类生态补偿2.91亿元,发放生态公益岗位补贴1.49亿元,生态价值得到有效转换。光伏产业、文旅产业和生态产业等体系加速构建。此外,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修复模式,采用“填沟还湿、水系连通”“五步治沙法”“植物纤维毯”“全生命周期监测与适应性管理”等创新技术,若尔盖县沙化土地治理项目探索形成的沙障技术荣获四川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已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083.17公顷,修复废弃矿山(矿点)103个,消除地质环境隐患点56个。项目区根据大理石矿、花岗岩矿、石棉矿3个矿种类型,从“国家—区域—地方”3个层次,“生态—安全—景观”3个维度出发,按照国家公园核心区、一般区、周缘区的特点,根据各县所处区位科学施行保护和修复、生物和工程等措施,通过废弃矿山图斑点位的生态修复,打通被阻断的生态廊道,形成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网络,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功能,维护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质量。该项目采用基于高精度实景三维的山区生态修复精细设计与精准监测技术、“五步施工法”等创新技术,实现精准修复,用科技让矿山重披绿装。(赵蕾)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国家公园·小小世界》| 丛林王者也有自己的软肋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