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创新“三元套嵌”模式 精准治理毛乌素沙地
乌审旗全境处于毛乌素沙地腹部,国土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占毛乌素沙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70多年来,乌审旗始终把生态建设与保护作为立旗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要、久久为功,历经“三个阶段”的绿色接力,创造出了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的绿色奇迹,目前全旗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2.92%、植被覆盖度已经达到80%,裸露沙地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的950万亩减少到149万亩。
过去,乌审旗采取“前挡后拉、穿鞋戴帽,锁边蚕食、逐步推进”治理措施,后来升级为“三元套嵌”的治理模式,对现在沙地现状治理更为精准,也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一是“立式沙障+乔灌混交林”锁住流动沙丘。针对流动沙丘地表植被盖度小于10%、容易顺风向移动等特点,在风沙流动性强的地方,设置高度20-25厘米的沙柳立式网格沙障,采取“少乔多灌、灌草结合”的治理模式,按照“80%灌木+20%乔木”进行组合“织网”,最大限度减弱风速、阻滞风沙侵蚀迁移,确保流动沙丘紧紧锁住。
二是“平铺式沙障+灌草混交”稳住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立足境内沙柳资源丰富实际,就地取材、就近利用,设置按照4米带间距,铺设高于10厘米的平铺式沙障,并在干旱缺水、风沙严重地区,优先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灌木树种和草种,科学确定混交灌草配置、混交方式、混交比例,构建灌草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生态系统功能性和稳定性。
三是“灌草补播+围栏封育”保护滩涂低地。聚焦沙地内部环绕的滩涂低地降水稀少、风沙大的问题,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的中度、重度沙化草地靠自然恢复非常缓慢的现状和实际,建立“封沙育草区域”,采取免耕补种灌草种、围栏封育和禁牧措施,混合种植乡土植物,有效恢复了滩涂低地植被盖度和生物多样性。
目前,乌审旗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78.05万亩,实现了由规模化防沙治沙到精准化治理的创新性转变,为打赢毛乌素沙地歼灭战提供新范例,实现从“规模化防治”到“精准化治理”的重大转变。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