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鹊来衔春泥——书法家王振与喜鹊的故事
灵鹊兆喜。
古人认为鹊能报喜,故称喜鹊或报喜鸟,出门看到两只喜鹊即有双喜临门之意。在中国的古诗词中,也经常出现喜鹊等鸟类的身影。这些生活在周围的精灵,给予人们诸多的灵感和启迪。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钢筋混凝土逐渐使得动物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人与动物相处的场景也越来越少见。
2014年,两只喜鹊在书法家王振的工作室窗外筑巢,从而引出了一个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动人故事。
2014年2月的一天,书法家王振发现自己工作室的窗台上出现了十几根小树枝,其间还夹杂着铁衣架、电焊条等。当时他并未放在心上。后来的某天,王振听到有几只鸟在窗台上喳喳喳地大呼小叫,还伴随着窗户玻璃被敲打得叮当乱响,分明是在忙碌着什么。他从窗帘的边角缝里偷偷看去,原来是一对喜鹊在窗台上搭建鸟巢。可能是两只喜鹊把楼房当成了一棵大树,而他所在的高层也就成了喜鹊搭巢的理想场所。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周易》中的这句爻辞,王振之前曾写了多幅同样的内容送给朋友,没想到写着写着,真的有两只鸟来了。“对于这两位朋友的到来,喜欢摄影的我觉得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就利用窗帘做幌,想用一台照相机、一台摄像机和一个迷你麦克风,自制一套隐形拍摄仪器,准备把它们生活起居的过程都记录下来。”王振说。
搭巢的过程中,也常有不速之客来临。“就在鸟巢对面的楼顶,突然进驻了一群乌鸦,经常有小分队在鸟巢的周围盘旋、侦察,乌黑的身影令人恐惧。面对威胁,喜鹊爸爸高度戒备,加强警惕,始终守护在鸟巢周围。窗台上的鹊巢不但建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没有任何保护,而且还时刻面对乌鸦的袭击,这让我想起八大山人的《巨石小花图》,喜鹊一家就像生长在巨石缝中的小花朵,它不害怕恶劣的环境,没有惊慌,淡然开放,是不可辱没、不可凌视的生命。”乌鸦的到来,更让王振觉得拍到喜鹊的不易。
喜鹊夫妻经过近一个月的辛苦施工,终于将鸟巢搭建在窗台角上了。窗台是光滑的斜坡,宽度也仅25厘米,施工难度之高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后来证明绝对不是豆腐渣工程,八级大风倾盆大雨也纹丝不动。1个月后,雀巢搭建完毕。2014年4月9日至4月15日,喜鹊妈妈陆续产下7枚蛋。4月30日起,7只小喜鹊陆续破壳而出。
喜鹊筑巢窗外,使得王振有机会一窥鸟的生活奥妙,其中最让他感慨的,是喜鹊夫妇的恩爱与辛劳。当他第一次看到毛茸茸的鸟巢里多了一个翠绿色的蛋,当时的感觉就是想把这件事告诉全世界。喜鹊妈妈生了7枚蛋后担负起孵化的重任,一天24小时寸步不离,喜鹊爸爸则每天30多次回来送食物,嘴对嘴喂给喜鹊妈妈吃。喜鹊妈妈每次吃过“饭”后,一定会从窝里站起来送喜鹊爸爸。恩爱夫妻为了早一天孵出宝宝,“妻子”任劳任怨在鸟巢坚守,“丈夫”每天披星戴月出去觅食,相濡以沫的感情让人肃然起敬。
与喜鹊一家为伴的日子,每天一早到了工作室,王振都会轻轻拨开窗帘的一条小缝先看一眼鸟巢。每天在工作室临帖时都听到喜鹊叽叽喳喳地搭建新房,欢声笑语地“拉家常”,王振的心里也很欣喜。
从喜鹊筑巢开始,王振就以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与敏感的艺术触觉,用镜头忠实记录着喜鹊一家的故事。擅长摄影的王振为了拍摄珠峰日照金山的照片,曾多次驾车奔波在滇藏、川藏线上。但这次拍自己家窗台上喜鹊筑巢,却前所未有的紧张。为了不惊扰喜鹊一家,王振甚至从未拉开过厚厚的窗帘。只通过窗帘上的小洞和窗外架设的监视器观察和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在这期间,王振还每天在手机微信的朋友圈中和朋友们分享喜鹊一家的幸福生活。而每逢朋友来工作室拜访,王振还通过电视分享每天拍摄的视频片段。窗外这热闹的喜鹊一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它们在无形中给更多的人带来了欢乐。
窗外,喜鹊一家筑巢、产卵,恩爱孵卵、小喜鹊破壳……窗内,王振临帖、会友、创作,两个世界和谐相伴。古人“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的雅趣,在现代社会钢筋水泥的都市森林中,获得了新的诠释。
在喜鹊夫妇的精心照料下,小喜鹊们一天天长大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5月12日,母亲节,一场暴雨后鹊巢被淹。喜鹊爸妈抢先救走了3只尚能活动的幼小喜鹊,剩下的4只还未长出毛的小喜鹊被泡在雨水中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焦急的王振利用工具,将4只小喜鹊移到屋内,给受寒的小生命热身、喂食,于是,在风雨中,出现了一幕人与鸟共同拯救禽类生命的感人画面。
回忆起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王振说:“本来和喜鹊一家尽管隔着玻璃,但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喜鹊父母在窗台上建房、生子、起飞,我能做的不过是把它们一家的经历记录下来,现在因为一场暴风雨的洗礼让我感触到它们的身体,感受着它们的温暖。不是我救了它们,而是大自然对我的恩赐,也是我和它们的缘分。”
暴雨过后,喜鹊妈妈不再给这4只小喜鹊喂食,于是,王振只得再次把小喜鹊接回室内,开始当起了“临时妈妈”。他根据监控录像里喜鹊爸妈间隔的时间频次喂食,两天后,小喜鹊睁开了眼。5天后长出了羽毛,新长出来的羽毛是带彩的,非常漂亮。5月20日之后4只小喜鹊陆续能站起来了,白天王振把它们放到鸟巢里,晚上拿回来。小喜鹊的爸妈虽然不再照顾这几只小喜鹊,但却经常在对面的楼顶上远远观望。
身处钢筋丛林却满眼都是立体的自然,经过多日的相处,王振与小喜鹊们之间已经产生了某种温暖而柔软的感情。即使再不舍,长大的雏鸟终归也要离巢而去。小喜鹊们在王振的精心呵护下,最终长大成“鸟”,飞向了属于自己的蓝天。
一场爱鸟护鸟的故事,也触动了社会各界对自然生态和谐的向往。2014年5月,一些动物保护工作者和书法家了解到王振的护鸟事迹之后,决定发起“鹊境人居——全国百位书法名家作品展”,通过文化和影像的力量,来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书法展于6月30日在全国政协礼堂成功举办。
“书法也应该道法自然,自然万物与书法之间都有着和谐、中庸之合。”作为一名书法家,王振从喜鹊的一颦一笑一飞一跳之间,体会到了书法技法中的飞鸟入林、惊蛇入草。多年的书法创作研究中,也让他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万物有灵在书法中都有体现。
王振和喜鹊的情缘未了。2016年起,两只喜鹊又在王振香山的住所旁的一棵树上连续搭建4个鸟巢,以树上的柿子为食。此后,几只喜鹊再没有离开王振的视线。他架起多个机位,多角度跟踪捕捉喜鹊的建筑艺术和养儿育女的生活瞬间,陆续拍摄了有近10万G的素材。
采访结束时,王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装着泥土的玻璃罐。原来,那个被雨水冲刷的喜鹊窝干燥以后,王振发现里面有厚厚的土。这些应该都是喜鹊一点一点啄来的泥土。他觉得这些土太珍贵了,便把所有的土都搜集了起来,密封在罐中留作纪念。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喜鹊一点一点筑起了自己的巢。王振也凭借这样的精神,利用自身的力量,一步一步推动整个社会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转变。(记者王江江)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