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绿兴绿护绿并举 太原市林业建设成果丰硕
2024年,太原市林业各项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国土绿化建设任务6.1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任务13.55万亩,实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零入侵”,一大批新兴绿色产业已成为“生态美、产业兴”的新名片。
这一年,太原市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相继实施见效,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升,绘就锦绣太原新画卷。
扩绿,全力提升“锦绣太原含绿量”
2024年,太原市共下发3次林长令,进一步压实“市级组织、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林草资源管理新机制。举行了2024年度省城党政军民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全力提升“锦绣太原含绿量”,带动全市先后开展近百场义务植树活动,整体形成了人人扩绿、兴绿、护绿的文明风尚。
去年全市造林重点是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两大国家战略,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先后开始了国家森林城市巩固建设任务三大类9个子项目,完成国土绿化建设任务6.1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任务13.5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5%,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绿化总目标,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在大规模推动城市化进程中,保持森林资源稳步提升的城市之一。
兴绿,全力提升“锦绣太原含金量”
科学统筹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是生态发展的一大课题。太原市现有林地面积553.62万亩,集体林地面积395.86万亩。2024年,太原市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依托盘活林地资源,全力提升“锦绣太原含金量”,林草产业总产值年增幅7.03%。
用改革之力持续推进“三权分置”,在阳曲县开展加快推进林权登记存量数据整合和历史遗留问题清理规范试点、探索“坚持所有权”;在古交市开展退耕还林颁证行动试点、探索“稳定承包权”;在清徐县开展集体林权流转试点、探索“放活经营权”,让全市林农能够拿到“绿色银行储蓄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市共发放林权类不动产权证210本,实现了林权首证发放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太原市不断鼓励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娄烦县、阳曲县60余家造林专业合作社推行以“合作社+林农”“企业+村集体+林农”模式;五大国有林场与19个村集体场村共建,科学统筹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积极支持林草产业发展,在娄烦县开展林草产业发展试点,促进传统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实现林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实施林草绿色产业,推进环城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娄烦全域生态旅游、阳曲自然教育、西山民宿文旅、古交干果产业、全域全周期经营城郊森林公园等一大批新兴绿色产业已成为“生态美、产业兴”的新名片。
护绿,全力提升“锦绣太原含智量”
随着太原市持续大力度造林绿化,林业的管护任务也随之加大。太原市积极探索“林长制+科技”模式,构筑智慧管护平台,全力提升“锦绣太原含智量”,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从“人防”向“技防”和高端“智防”转变。
2024年,太原市进一步强化了全市87.6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和104.83万亩省级公益林的数字化监管。对2023年度森林督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百日攻坚”行动提供的案件线索开展督办,及时消除违法行为,实现了林草原资源保护的动态监管、常态监管和数字监管。
进一步夯实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基础。太原市采购了约2277万元的防火装备,改善了基层队伍装备陈旧落后的情况;利用增发国债资金,修建258公里防火道路。将卫星监测、航空巡护、视频监控、塔台瞭望、地面巡查、火情监测等手段进行全面整合,进一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林草防火监测体系。加大森林源头管控力度,扎实开展“护绿2024”行动、“护松2024”专项整治行动,实现重点项目实施区造林种草地块林草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100%,鼠(兔)害危害程度中度以上地区预防性防治率100%,“三北”地区种苗产地检疫率100%,“三北”工程重点项目种苗复检率100%。严格执行每2个月开展1次日常巡查工作,有效防范化解林草生物灾害风险,全年实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零入侵”。(记者 李杰华)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