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以“天府森林四库”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四川林草系统紧紧围绕“三个三”工作总体思路和“两业并举、双轮驱动”总体战略,以“天府森林四库”建设为总抓手,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总牵引,秉持育林兴绿之志,在巴山蜀水间描绘出生态文明美丽四川的林草新画卷。
资阳枳壳园区
近日,走进乐山市沐川县大楠镇白云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棚内赤松茸破土而出。基地负责人邓春燕边忙碌边分享着丰收的喜悦:“这片土地面积20多亩,每天都有250多公斤的采摘量,预计今年总产量能达到4万多公斤。”
赤松茸以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在市场上备受青睐。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盘活了白云村的闲置土地,还带动了村民就近务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真正实现“一地生多金”。
在广元市青川县石坝乡,中药材种植同样风生水起。三台村黄连种植基地内一片繁忙景象,“黄连生长喜冷凉、湿润、荫蔽,石坝乡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黄连。”基地负责人李福兵介绍。
如今,以石坝乡中药材种植为代表,青川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1万亩,年产量1.8万吨,年产值达13亿元,带动2.9万余人直接从事林下中药材种植,助农人均年增收4500元以上。
以上都是四川各地解锁森林宝库、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2024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提出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四库”、高水平打造“森林四库”示范省目标。全省林草系统积极推进“三绿”并举、“四库”联动、“三效统一”,努力实现蓄水于山、摇钱于树、藏粮于林、固碳于木,释放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巨大潜能。据统计,全省“林粮”产量达1450万吨,产值超1700亿元。
绿水青山间,“天府森林四库”多元价值不断展现。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四川提出力争到2030年,全省森林面积达2.65亿亩,森林蓄水能力达1000亿立方米,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2.2万亿元,“林粮”经营面积达1亿亩,森林碳储量达10亿吨,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资源和重要支撑。
在绿意盎然的成都平原,一场关于林草建设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近年来,成都紧紧抓住明晰产权、盘活资源的根本任务,以集体林地“三权分置”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市公园城市局创新构建的“林业共营制”2.0新模式,让林地股份合作社、林业职业经理人以及多元经营主体紧密合作,共同为盘活林业生态资源注入强劲动能。
一系列创新改革加持,成都市生态改革红利正加速释放,推窗见景、步步见绿的优美城市形态正绽放夺目光彩,成为探路都市现代林业改革的新实践、新样板。
2024年,四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浪潮持续涌动。四川省委办公厅与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四川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系统部署集体林改的八项重点任务。持续聚焦“林改四问”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守正创新,将集体林改的新蓝图加速转化为生态与富民并进的生动实践。
金融机制创新的春风,同样在这一年里吹绿了林地。
“生态项目可以融资了。”近日,四川省剑阁县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全省首笔GEP质押贷,贷款金额为490万元。该笔“生态价值贷”的成功落地,是四川践行“两山”理念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金融资本的精准滴灌下,四川林草建设生态文明事业的引擎被全面激活。省林草局携手6家金融机构出台支持“天府森林四库”的政策措施,一系列林草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中央财政专项项目等资金的落实与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为盘活林地资源、林农致富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的火花在巴蜀大地上不断涌现。四川林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成立,科技示范样板行动、林木种苗保障行动启动实施。10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新建9个省级林草创新平台,共同加速了林草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张学敏)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贵州部署2025年林业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