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传奇 | 山杏:安于贫瘠而花繁果丰
推荐词:
山杏,作为我国三北地区天然分布的优良树种,凭借其根系发达、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风沙的卓越特性,即便在干旱贫瘠的荒山与沙荒地中,亦能绽放繁花、结出硕果,堪称生态修复与绿化的先锋树种。其种仁兼具高经济价值:油脂含量为45%—60%,蛋白质含量为25%—34%,既是木本粮油与蛋白的重要来源,又因含3.5%—7.6%的苦杏仁苷,具祛痰止咳功效,而被视为传统药用树种。
近年来,我国在山杏栽培与加工技术领域持续深耕,技术革新推动品种优化与产品多元化发展。作为仁用杏的主要品种,山杏紧随核桃、油茶、板栗之后,成为我国第四大木本粮油树种。截至2020年,全国山杏林面积已突破2763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与退耕还林工程贡献超2000万亩,并依托山杏资源构建起涵盖食品、药品、活性炭、化妆品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树木档案:
山杏,蔷薇科杏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亦被称作西伯利亚杏、西伯日-归勒斯。它拥有辽梅山杏、毛杏、重瓣山杏3个变种,植株高度最高可达5米。其叶片呈卵形或近圆形,花朵单生且先于叶开放。尤为独特的是,紫红色的花萼在花盛放后会向后反折,这一特征使其与梅花、李花等同科花卉明显区分开来。花瓣颜色为粉红色或近白色,花期集中在3—4月。
果实方面,山杏的果实为扁球形,直径约1.5—2厘米,成熟时呈现黄色或橘红色,有时还带有红晕。果肉较薄且味道酸涩,不宜食用。果核同样为扁球形,与果肉易于分离,核内含有一粒种仁,即苦杏仁。果期则在6—7月。山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三北地区。
羊群在新疆哈密市伊州区西山乡塔拉提村的山杏园里觅食 蔡增乐摄(中新社发)
山杏,天然扎根于我国三北地区,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卓越的经济价值,成为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作为绿化先锋,它根系深广、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风沙,即便在干旱贫瘠的荒山沙地,亦能繁花似锦、硕果累累,是改良生态的“绿色卫士”。
诞生国内首款植物蛋白饮料
河北承德,自古野生山杏资源丰富,民间有把山杏仁煮沸去苦毒后食用或榨油的传统。在清代,承德避暑山庄的御用厨师就巧妙地用山泉水熬煮经去苦毒的山杏仁,制作出美味又营养的杏仁羹,供皇亲贵族享用。
然而,山杏仁的食用方式真正从传统走向现代规模化生产,却缘起于1974年的一次重要视察。1974年,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到承德出席杏仁出口洽谈会。王震在参观承德罐头厂时得知当地大量杏仁出口至日本,这引起了他的深思。回忆起在日本品尝过甘美的杏仁饮料,也在何香凝女士家中品尝过浓郁的杏仁茶,那独特的口感一直让他念念不忘。此刻,他心中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中国为什么不能自己开发杏仁饮料呢?
于是,王震果断地向罐头厂提出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利用当地丰富的山杏资源,探索开发杏仁饮料。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响应,推动罐头厂开展开发工作。
当时,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摆在人们面前的是重重困难。然而,大家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创新精神,采用人工研磨、加热搅拌和口尝测定等传统工艺,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终于在1975年6月,成功推出了中国第一款罐装植物蛋白饮料——杏仁露。
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山杏加工生产线上检验产品质量 王正摄(中新社发)
自那以后,杏仁露的制造工艺不断发展和进步,从最初的传统工艺渐进发展成先进的智能化流水线作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饮料市场日益繁荣,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杏仁露始终以其独特的甘香浓郁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可“吃干榨净”的生态富民树
山杏与以鲜食果肉为主的杏树不同,它有着更为广泛的天然分布区域。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部分省区都能见到山杏的身影。山杏偏爱海拔700—2000米干燥向阳的山坡、丘陵草原、沙地,或是与落叶乔灌木混生之地。
原生地的干旱瘠薄和厉风严寒,练就了山杏出色的抗逆性。山杏根深叶茂,民间素有“树有多高根有多深”的说法,这使得它固土固沙和抗风能力极强。它耐寒、耐热又耐旱,即便在零下40℃的低温下也能安全越冬。在干旱季节,当土壤含水率仅为3%—5%时,依旧能正常生长。而且,山杏容易繁殖,生长速度也快。无论是岩石裸露的阳坡和半阳坡,还是干旱瘠薄的黏土、沙土、砾质土、盐碱土以及高山陡坡,山杏都能生长并形成群落。凭借“无惧干旱瘠薄,我自花繁果丰”的特性,以及果实较高的经济价值,山杏在三北地区的荒山绿化美化、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中都得到了大量配置种植。
山杏早春开花,常受倒春寒影响,导致坐果率较低。为此,国家启动了科研项目,成功选育出迟花良种和高亲和授粉品种,还研发出防冻保果剂。这些成果让华北和东北传统山杏产区种植提产增效,也推动了青海和宁夏等高海拔高寒地区山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如今,人们对山杏进行全面开发利用,形成了庞大的山杏产业,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河北承德市地处燕山腹地,是构筑华北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区。这里山多地少,且多为瘠薄的砂石山,是造林绿化的“硬骨头”。当地以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为契机,选用山杏为主力树种持续造林绿化荒山,并发展山杏产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防风沙第一线种植了百万亩山杏。目前,承德市现有山杏林520万亩,成为我国四大山杏集中产区之一。
晾晒山杏核 鞠力群摄
以河北平泉为例,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源涵养区,该县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阳坡种植了10万亩山杏,年减少水土流失30万吨;在浅山缓坡种植25万亩山杏,年减少水土流失70万吨。平泉对拥有的67万亩山杏进行多方面开发利用,成为我国山杏产业示范区。自2012年起,承德市把山杏产业列为重点产业、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构建了以平泉山杏产业示范区为中心的含山杏交易市场、产品加工和剩余物利用的山杏产业链。如今,山杏交易呈现出买全国售世界的良好势头。
在产品加工和剩余物利用方面,承德市打造杏仁食品、活性炭、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品系。食品类含杏仁露、杏仁粉、杏仁油等;活性炭类含活性炭、活性炭画(杏仁壳经炭化和水蒸气活化后,再经掐金丝、调涂采砂等工艺而成的精美饰品)、炭电热肥联产。医药保健品类有山杏仁中药材、杏仁精油、从脱苦水中提取苦杏仁苷、从经脱苦下来的杏仁包衣提取花青素。化妆品有杏仁霜等。目前平泉有深加工企业46家,年产值近10亿元。
除了上述产品,山杏还有多种用途。山杏油皂化值286,碘值49,酸值17.5,可用作制肥皂和润滑油的原料,也可掺和干性油用于油漆。山杏叶质柔软,含粗蛋白10.2%、粗纤维10%,是牛、马和羊喜食的优质饲用植物。其叶和花都可提取药用物质,山杏花可入药,具有活血补虚的功效,主治妇女不孕,肢体麻痛,手足逆冷。山杏木材坚硬,是制作家具和农具的良好材料。
绽放生态与经济的双重魅力
山杏开花时,那景象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初开之际,花色呈淡粉红色,盛开后白色,紫红色的花萼衬托着粉色的花瓣,雅丽明艳,又散发出淡淡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值得一提的是,山杏花不只有原种单瓣花色偏淡的雅丽,其芽变品种辽梅山杏也有红梅的重瓣红艳之艳丽。
辽梅山杏为小乔木,高度约4米,花色粉红,花瓣有30余枚,花枝密集,颇有南方红梅的风韵,足以与梅花相媲美。1984年,科研人员在辽宁北票市大黑山发现了这仅有一株的山杏变种。经过5年的系统研究与驯化栽培,辽梅山杏成功成为北方山荒和城乡园林的可栽培品种,填补了北方严寒之地无梅花的空白,并于1989年通过新品种审定。山杏花是北方山野最多的木本花卉之一,山杏的天然林和人工林,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开发“美丽经济”的宝贵资源。
敖汉农民刘广林高兴地收获山杏 刘忠友摄
在内蒙古科左后旗乌兰敖道嘎查,有一片万亩山杏天然林,平均树龄超过百年,守护着科尔沁沙地腹地。村民们世代将这片山杏林视为掌上明珠,精心呵护。当地政府通过举办“杏花节暨摄影大赛”“山杏采摘节”等文旅活动,促进当地旅业、餐饮和农副产品销售的发展,让这片古老的山杏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内蒙古扎鲁特旗同样大力发展山杏产业,拥有的380万亩山杏林,素有“全国山杏第一林”的美誉。该旗将山杏树和山杏花作为旗树和旗花,不仅生产山杏系列食品,还开办了赏杏花、摘杏果的旅游项目。虽然山杏单株盛花期只有5—7天,但整片林因为面积大、南北有温差,从南到北次第开放,花期跨越20天,吸引了大量游客。此外,医院订购山杏花作药材,山杏花可赏可卖,成了当地增加收入的“金花”。
承德则将山杏观光作为延伸山杏产业链的重要项目。在开放现有数百万亩山杏花海赏花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京承、承唐、承秦、承朝、承赤、承张、承围、101线、坝上天路和京沈专线的10条山杏景观带。其中,金山岭长城山杏花海成为著名的景点。
山杏旅游景点数不胜数,并不断增加,如新疆于田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在沙漠前缘种植山杏景观林,创建防沙治沙与生态旅游融合的示范区。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