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打造生态修复典范 还山还景于民
佛慧山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是千佛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文物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丰富,是展现历史文化和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
长期以来,佛慧山景区北入口存在多处大体量建筑,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市民群众反映强烈。2020年11月,济南市启动佛慧山景区北入口生态恢复工程,精心打造高质量生态恢复工程典范,目前已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真正实现还山于民、还绿于民、还景于民。
佛慧山景区生态恢复前(上图)后(下图)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组建工作专班高效推进生态恢复工程,从全系统抽调包括12名高级工程师在内共计40人的攻坚队伍,举全局之力推进工程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专班设综合协调、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资金审计4个组,全部进驻施工现场一线,纵向指挥、横向协调,构建起扁平化、协同化、贯通化的工作机制。完善日调度、现场晨会、方案会审、安全文明施工等多项管理制度,全面梳理掌握工程推进情况,及时分析研判存在问题,现场会商研究解决方案,确保工程按既定节点稳步推进。工作专班与局属各处室在人员、物资、技术支持上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市住建、交通、城管、水务、电力等部门结合职能,开辟绿色通道,为工程建设高效推进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推动工程建设和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工作专班会同各参建单位成立施工一线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勇挑急难险重任务。选拔专业水平高的年轻党员干部组建3支青年突击队,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
为延续佛慧山独特景观风貌,生态恢复工程遵循“自然、生态、野趣、安全、节俭、宜游”理念,用近自然、群落式、低维护、可持续的园林手法恢复绿色生态空间,营造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原生态景观。把握生态恢复核心要义,深入挖掘景区绿色基底资源,不断完善优化设计方案,做到“大有协调、小有特色”,全盘布局又各具匠心。坚持保护优先,对施工区域内植被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和建卡立档,分类制定448棵现有苗木迁移、保护、养护和现场山石资源保护方案,采用低影响、低扰动的生态修复手法,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景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坚持因地制宜,顺应原有山体山形地貌,随坡就势进行规划建设,合理利用原有建筑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结合现场高差设置台地花园,精雕细琢进行景观节点打造,再现“峰峦突兀,涧谷萦回,丹树黄花,更宜秋色”的佛慧胜景。
佛慧山景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真正实现了“还绿于民”、“绿色惠民”
如何做到抢抓进度的同时又确保工程安全高质高效推进?工程创新施工管理模式,统筹调度2000余名参建人员、30余台大型机械、50余部施工车辆实施工程“会战”。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专班、施工企业、监理、审计联合审验机制,对施工、养护质量进行全过程、交叉式监管,从苗源调配、运输到进场实行分级负责,全面把控绿化施工质量。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组织技术专家科学制定冬季绿化施工专项方案和极寒天气应对方案,综合采取多项技术保障措施,确保冬季低温条件下,苗木成活率超过98%。优先选用乡土树种,结合地形地貌疏密有度栽植,丰富林相季相变化。科学从紧确定工程单价,据实从严核定工程量,严格把控设计变更,着力降低工程投资成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细化完善防火防风防冻防滑预案,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教育培训,成功实现“零事故、零伤亡”的目标。
佛慧山景区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工程强化佛慧山景区生态和公共属性,累计完成生态恢复面积10.8万平方米,栽植大规格特选乔木108棵、各类乔灌木百余种6000余株,新增绿地面积9.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86%,景区整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原有生态系统功能更加完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为增强服务功能,建设开元广场、枫林大道、镜水映秀、梅香漫溪等景观节点10余处,铺设休憩广场3000平方米、慢行绿道144米,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1处500余平方米,合理利用原有建筑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景区配套服务更加完备。
佛慧山景区北入口自2021年5月1日免费开放后,仅“五一”小长假期间就接待游客超过13万人次,泉城百姓口口相传,成为新晋旅游打卡地。(陈明)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