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黄沙变万亩林海
【近镜头】登上月亮山,站在望海楼远眺,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万亩“绿海”尽收眼底。沿着木栈道走向林海深处,落叶松苍劲挺拔。“这里原来是沙地,现在腐殖土层已有二三十厘米厚,这些小落叶松都是种子落下来自然长起来的。”林场负责人如数家珍。
60年来,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用心血与汗水改写了这里“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之景,种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
如今,塞罕坝每年净化水质和涵养水源达2.84亿立方米,固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与树苗一同种在塞罕坝的,还有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塞罕坝脚下的哈里哈村,上万株苗木郁郁葱葱。在这个不到2000人的村庄,林地面积达2.3万亩,森林覆盖率超78%。村民们在植绿的同时,也念起了造型松等苗木产业“致富经”。一棵普通的松树经过造型师的巧手修剪,就能成为“迎客松”“不老松”等景观树,市场价格能增加30倍以上。依靠绿色生态产业,哈里哈村的村集体收入超1000万元,年人均收入达9000元,被誉为“塞罕坝生态第一村”。
对塞罕坝人来说,从播种绿色、捍卫绿色到利用绿色、点绿成金,“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已全面开启。目前,塞罕坝林场编制完成了场部建设、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等一系列规划方案,力争到2030年将林地面积扩大到12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6%,建成更加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人民日报记者 朱金宜)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