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十三五”完成营造林4860万亩
“十三五”期间,三北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期末的13.02%提高到目前的13.57%,林草资源总量稳步增长,质量有序提升,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特别是2018年以来,三北工程扩绿增量、提质增效的建设成果更加突显,每年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左右。5年间,三北工程中央累计投资138.78亿元,较“十二五”期间提高了45%,完成营造林任务4860.5万亩。
国家林草局三北局持续推进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和规模化林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退化林修复、精准治沙等重点项目,初步在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沙地和黄土高原等地建成一批集中连片、规模宏大的防护林基地,巩固和发展了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同时做大金山银山,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助力脱贫致富。据统计,三北地区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已占到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有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提质增效,退化林修复改造全面推进
当前,中央退化林修复和改造项目几乎覆盖整个三北工程区,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已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阶段。
针对三北地区防护林老化退化加重的趋势,三北局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退化林修复的专题研究,提出了修复改造的技术路线和措施,退化林修复改造纳入了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内容。在2014年国家启动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改造试点项目的基础上,2015年启动了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试点工作,几年来退化林改造试点范围由最初的9省(区)50个试点县扩大到2019年的11省(区)90个县。经过实施退化林修复改造,三北地区林分质量明显改善,退化林修复效果显著。
山西省通过多年实践,先后探索出“小老树”冠下面栽植针叶树,“柠条林”空间栽乔木树,“杨树林”更新换代新品种,“退化林”空地补植补造,科学栽植经济林,合理配置景观林等许多行之有效的修复模式,以科学手段抚育单层林、疏伐过密林、修复残次林、更新过熟林、经营低效林、改造退化林,形成了一片片结构合理、林分稳定的异龄复层混交林。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在30多年的治沙进程中,大力发展以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目前灌木林面积已达265万亩,占全县造林面积的65%以上。为实现柠条灌木林永续利用的目标,盐池县委、政府把发展柠条和柠条平茬作为全县加快“滩羊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探索出了一整套科学平茬和加工利用路子,初步实现了柠条灌木林可持续发展。
规模建设,百万亩防护林基地成效显现
2011年以来,三北五期工程先后在9省(区)启动了15个百万亩基地、两个规模化林场试点,初步在科尔沁和毛乌素沙地、湟水河、泾渭河、昕水河、六盘山等重点区域,建成了一批成规模的防护林基地雏形。
辽宁省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启动实施了以樟子松为主的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基地建设,主攻困难立地荒山造林,目前已完成营造林100多万亩,在保障基本农田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辽蒙600公里省界上筑起了一片片、一道道的绿色屏障,生态建设在辽西北实现了新突破。
陕西省榆林市在推进毛乌素百万亩樟子松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林业新技术,完善建设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在造林绿化中的支撑作用,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造林水平较高、对周边地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示范区域。目前,全市樟子松保存面积达130万亩,在毛乌素沙地建成百万亩的樟子松林海,陕北绿色生态屏障已初具规模。
示范建设,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树立样板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是三北工程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按流域、按山系,整体推进,规模治理,取得突出重大生态建设成果的治理项目。
针对区域黄土高原坡陡沟深、地表破碎、地势起伏不平的地理环境实况,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10-2030年)》,2013年三北工程在6省(区)的40个县开展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目前,黄土高原林草植被覆盖度达59.06%,植被恢复速度加快,生态面貌持续改观。
陕西省项目建设以综合示范为重点,结合地方经济林基地建设,依托核桃、花椒和苹果等经济林建园,把生态综合治理和民生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榆林市米脂县结合示范项目把建设酸苹果基地作为本县脱贫致富突破点,坚持每年建设8000亩酸苹果基地,可使160户农户、600多人脱贫。
宁夏通过林业示范项目的实施,加快了林业建设步伐,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程度明显减轻,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固原市彭阳县借助项目建设,规模发展兼具生态、经济功能的红梅杏、曹杏等约1.6万亩,辐射带动全县红梅杏产业发展。至2016年底,红梅杏面积达5万亩,挂果面积1万亩,实现产值5000万元。
精准治沙,推进试点精准施策
2017年,原国家林业局在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首次提出打破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的防沙治沙模式,树立精准治沙理念。10月,原国家林业局在宁夏召开了三北工程精准治沙现场会,明确提出选择30个具有广泛代表性、典型性的县(旗、区)开展精准治沙试点,以新的发展理念带动防沙治沙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精准治沙效果显著,树种结构得到优化。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按照精准治沙“六精准”要求 ,科学选择飞播地块进行地表处理,调整树种(草种)结构,实现林草深度融合。2018年、2019年完成以沙拐枣、花棒、沙蒿等树种、草种为主的飞播造林52万亩。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运用精准治沙理念,以“固科尔沁风沙,建生态屏障,兴县域经济,富一方百姓”为目标,围绕5个风沙带,对重点地区的50多万亩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修复。2019年营造防风固沙林3万亩,补播牧草2万亩。
林草节水,以水定林草专题研究开展
针对区域干旱少雨、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三北工程提倡在工程建设和植树造林过程中大力发展节水林业和雨养林业,使用节水设施,节约利用水资源。
2019年,国家林草局启动了三北工程建设水资源承载力与林草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项目,在三北工程区,以县为单位,摸清三北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现状、生态用水潜力等,确定不同空间尺度基于水资源约束的林草植被分布格局,提出不同空间尺度乔灌草水平衡的林草资源配置方案,构建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合理利用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源、发展乔灌草水平衡的植被生态系统的技术路线和方案。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面对常年干旱缺水的实际,积极探索在节水造林上做文章,使用“毛细水管”在树列间进行滴灌,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同时达到节水50%的目标。2020年,高台县按照南中北三大重要生态区位,实施三大生态屏障建设,计划完成造林22180亩,其中推广滴灌造林面积2945亩。目前,全县利用喷、滴灌技术累计造林5.2万亩,大片的荒漠戈壁正在逐渐变为绿洲。
内蒙古科左后旗遵循自然规律,实施系统综合治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适树原则,坚持节约优先,推行节水造林,推广滴灌等节水技术,实行低密度造林,增加低耗水耐旱的乡土树种比例,实现量水而行、以水定林。2014年以来共完成科尔沁沙地治理688万亩,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
以水定林草的发展理念未来将广泛应用于三北工程建设中,这需要以县为单位编制不同区域林草植被优化配置的技术指南,指导工程建设科学发展,建设乔灌草水相依、乔灌草水平衡的可持续生态系统。(安琪)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