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绿色版图扩展 带动兴业增收
2023年,陕西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超过57%。绿色版图持续扩展,带动全省各地依林兴业、依绿增收。
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
核桃、大枣、花椒是陕西最具特色经济林。
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来自国内外的运动健儿品尝了大荔冬枣。大荔县现有冬枣42万亩,制定的冬枣生产标准被认定为国家标准,“大荔冬枣”也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前十强。2023年,大荔冬枣产量50万吨,产值71.05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果农户均收入超10万元,冬枣收入超亿元的村有9个,冬枣成为农民致富的“钱串串”。
韩城花椒周边产品日渐流行,花椒精油、花椒酸奶、花椒保健品等七大类35个系列100余种产品闪耀市场。目前,韩城建有55万亩大红袍花椒生产基地,培育花椒精深加工企业30余家。2022年测算,大红袍花椒品牌价值达213亿元。
富平柿饼已走向海外,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蛋蛋”。2023年,全县尖柿种植面积36万亩,挂果面积18万亩,集聚数百家柿饼加工企业,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产业链产值65亿元。
截至2022年,陕西省特色经济林总面积2144.79万亩,总产量166.95万吨,总产值244.04亿元。
如今,陕西省已形成特色经济林、林木种苗花卉、中药材、木本油料等产业集群,商洛核桃、大荔冬枣、韩城花椒、佳县油枣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九部委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龙头引领成效显现
陕西韩城某公司预处理车间,一粒粒黑黝黝的花椒籽经过机器筛选,最终被加工成花椒籽油、花椒肽。一直作为废料处理的花椒籽摇身一变,成为高价值原料。
“公司年可加工花椒籽3万吨,目前已形成20余款产品,涵盖涂料、饲料、大健康产业等多个领域。”公司负责人说到。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成功延链,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公司串联基地和农户,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先后帮助芝阳镇24个村229户706人实现脱贫,让群众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和红利。
目前,陕西各类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示范基地、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步伐加快,林草市场主体化、多元化、规模化、聚集化效应开始显现。
截至2022年,全省共认定省级以上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05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5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3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4个。
龙头企业常常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优化基地所困。对此,陕西多次举办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培训,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热点问题、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及路径、企业管理和品牌打造营销方面进行专题讲解。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林产品展销会,促进企业跨省交流合作,打造陕西森林产品品牌名牌。
目前,陕西林业企业自有品牌30余个,20多个省级知名品牌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20多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并进入国际市场。
支撑体系日趋完善
大资源、小产业的瓶颈何以破解?推动林业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需要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围绕核桃、红枣和花椒等产业,陕西深入57个县开展调研,形成了《陕北地区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全省低产低效经济林提质增效的调研报告》等报告,为林业产业发展落地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针对花椒产业,在韩城市建立花椒组培中心,集良种快速繁育、多倍体诱变育种及辐射干预育种,花椒农残、土壤养分检测及植物病害检测等功能于一体。针对核桃产业,开展科技难题攻关项目——“核桃丰产栽培、低产园综合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同时加快建立品牌创新发展体系,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
“十三五”期间,陕西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从50%提高到60%,科技贡献率从33.8%提高到43%。
2022年,陕西核桃种植面积1073.98万亩,产量47.03万吨,产值达72.93亿元。林业产业发展资金向其倾斜,国家和省级科研推广项目也优先考虑,带动核桃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经济效益持续增加。
金融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全面启动,累计利用外资14亿元。陕西围绕种树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林业产业发展、林权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先行探索,形成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随着一系列绿色发展举措精准落地,陕西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加快转型、提质发展。
2023年,陕西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1710亿元,认定省级龙头企业9个,创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5个、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3个、省级自然教育基地28个。
陕西省林业局林业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陕西将加快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着力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大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抓好品牌名牌建设工程,扩大陕西林产品的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并以林业产业为突破口,逐步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