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内蒙古沙戈荒开出“蓝色向阳花”

2023-06-27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57

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昭君镇柴登嘎查,数百万块光伏板如一朵朵“蓝色向阳花”,绽放在绵延的库布其沙漠上;光伏板下,沙生灌草绿意盎然。

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以及广阔的沙漠、戈壁、荒漠等适宜发展新能源的地带,内蒙古积极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治理面积累计已达20万亩。

在“双碳”目标下,光伏治沙使生态治理与新能源建设完美结合,“人沙和谐”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为何采用光伏治沙

库布其沙漠中段,距黄河15公里。从空中俯瞰,由19.6万余块光伏板组成的骏马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驰骋了起来。这里是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全国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

从2017年开始,达拉特旗利用近4年时间,规划建设了该基地。目前,基地100万千瓦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年发“绿电”可达20亿千瓦时,并有效治沙6万亩。

内蒙古为何采用光伏治沙?首先是生态建设需要。

内蒙古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区还有2亿亩沙化土地待治理;作为祖国的北大门,其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防沙治沙,内蒙古责任重大,必须持续发力。

再看转型发展需求。“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内蒙古“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走好适合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发展基地之一,全区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94亿千瓦,约占全国的21%。发展光伏,内蒙古优势得天独厚。

种种因素的结合,为内蒙古推行光伏治沙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和实实在在的可能性。光伏治沙“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的模式,也成为内蒙古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有效途径。

光伏治沙怎么治

北纬40.26度,东经108.40度;南北走向114米,东西向93米,在库布其沙漠这块占地面积约10602平方米的区域,隆基绿能实施了光伏治沙项目。

2017—2019年,3年时间,这里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1.3万亩。具体如何实现?简单来说,就是在区域外围种植乔灌草等锁边林带,在光伏场区道路两侧种植防护林,在光伏板下栽植沙障并套种优良牧草等,构建起防沙治沙三级防护体系。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荒漠区光伏电站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科学考察报告》显示,在干旱少雨的荒漠区,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过程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在建成后的封闭运行中对生态自然修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大规模的光伏方阵建成后,与原有生态环境形成新的半人工衍生生态系统,阳光、降水、温度等资源重新分配。研究表明,光伏方阵可减弱近地表风速,光伏板的遮蔽可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这无形中为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小环境。电站的封闭管理,减少了外界对电站内的生态干扰,与电站外相比,多年后的物种多样性、盖度、生物量等指标明显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还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及养分,土壤质量得到改善,植被与土壤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报告指出,在生态脆弱的荒漠区建设光伏电站,电站内的防风固沙措施、电站外的防护林、光伏方阵共同构成了一道生态保护屏障。随着光伏电站生态保护体系的完善,其防风固沙、控制沙源、减少泥沙进入黄河的作用日趋明显;建在沙漠边沿或绿洲城镇上风向风沙通道上的光伏方阵,则可以起到保护绿洲和城镇交通干线的作用。

而相较于传统治沙模式,光伏治沙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林光互补”“牧光互补”等用地开发模式,实现生态治理与光伏发电、农林牧、特色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光伏治沙模式在内蒙古落地生根。全区已布局光伏治沙基地3350万千瓦,光伏煤矿生态治理基地535万千瓦。

光伏治沙大有可为

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巴日图塔村,原先4.2万亩采煤沉陷区被一排排光伏发电板覆盖,村民把这些深蓝色的光伏板叫作“蓝色向阳花”。

这里是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目前已实现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约9亿千瓦时。巴日图塔村农牧民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入股、在项目区务工等方式,每年人均可增收约1000元。

目前,内蒙古已建成518个集中式和村级光伏电站,装机规模165万千瓦,惠及2322个嘎查(村),涉及的农牧民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光伏治沙模式为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统一提供了新思路,正在向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等更多沙区推广,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荒漠化土地分布省(区)也纷纷探索,制定了“十四五”光伏发展规划和目标。

“双碳”背景下,发展光伏治沙正当其时、大有可为。但需要注意的是,光伏电站在建设和运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原地表产生明显扰动,例如场地平整对原地表植被的破坏、桩基安装时对地表的扰动、运维车辆对地表的碾压等。如果选址不当、建设措施不当、后期运行维护不当,都将影响生态的自然修复。

《荒漠区光伏电站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科学考察报告》指出,光伏电站建设应遵循区划原则,科学选择建设场址,优先选择生态损失小或较易产生生态净效益的地区。同时将生态保护措施贯穿于光伏电站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和项目末期的组件支架清理回收全过程。(刘倩玮 李振蒙)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山东济宁开展“6.18草原保护日”普法宣传活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