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产业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及下步打算
一、进展情况
1.牡丹发展任务进一步明确。调增牡丹发展面积,将今年原计划新发展牡丹5000亩调整为1万亩,现已落实土地1.27万亩。
2.“满城尽是牡丹花”稳步推进。对围绕牡丹为媒、打造牡丹花都实施方案进行了细化分解,已印发各相关单位落实。对城市建成区合理配植牡丹工作,市园林局正在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城市牡丹文化符号,有关单位正在制定具体意见。
3.牡丹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洛阳牡丹科技公司、洛阳祥和牡丹公司等深加工单位,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牡丹花瓣、牡丹种子加工能力得到提高,牡丹花茶、保健枕、精油、化妆品已批量生产,牡丹产业链条拉长,能够保证花农效益提升。
二、存在问题
1.工作进度不平衡。目前,嵩县、偃师、伊川、瀍河、汝阳5个县(市)区工作进度较快,已分别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责任,制定了配套奖补办法,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孟津、宜阳、栾川、洛宁、老城5个县区已上报发展面积,正在制订具体方案。其他县(区)工作进展相对较慢。
2.种植牡丹苗源不足。按今年新发展牡丹面积1万亩计,约需观赏类牡丹种苗600万株,用于深加工的牡丹种苗2100万株。观赏类种苗缺口300万株,深加工牡丹种苗全部需要外购。城市绿化增植牡丹需成品大苗30万株左右,苗源也没有全部落实。
3.牡丹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不足。目前全市有具备一定规模的牡丹生产、加工企业30多家,带动面积只有2万亩左右。需要提升现有企业的带动能力,引进新的加工企业。
4.企业贷款难度大。现有牡丹种植户和企业主要是没有过硬的资产抵押,难以贷款筹资。
5.具体工作落实不够,作风不硬。
三、下步工作
1.摸清家底,落实苗源。尽快统计落实我市今年种苗供应量和需求量,及早筹划,落实苗源,确保今年全市用苗需求。
2.加强培训,搞好企地对接、企银对接。编制简易读本,组织牡丹种植专家、牡丹企业经理举办牡丹产业基地建设培训班。加强市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与牡丹企业的衔接,帮助牡丹企业发展生产。同时做好企业及种植大户与金融单位的对接,争取金融部门支持。
3.加快牡丹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一是建立牡丹标准化种植示范区,进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推行牡丹“五圃制”生产模式,促使种苗标准化生产。二是建立牡丹加工企业集聚区,引入一批深加工龙头企业集中办厂,形成牡丹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龙头带动效应。三是建立反季节牡丹生产示范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建设一批标准化日光温室,形成我市四季催花牡丹生产及展销基地。四是建立牡丹交易市场,解决沿路卖花、产品质量差异大的问题,为市民和客户购买牡丹种苗、盆花、鲜切花、深加工产品、文化产品等提供平台,建成信息销售中心。
4.多方联动,尽快实现“满城尽是牡丹花”。各相关单位要尽快出台实施方案,扩大城市区牡丹栽植比例。各牡丹观赏园要制定规划,打造特色观赏园。落实好月报制度,努力打造牡丹花都。
5.强化督导,落实任务。成立督导组到各县(市)区进行检查指导,帮助解决牡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掀起牡丹产业发展高潮。
6.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制作以牡丹题材为主的电影、电视剧、动漫、歌舞等文化产品。大力开发牡丹书画、牡丹瓷、三彩牡丹、仿真牡丹等工艺品。进一步强化牡丹绘画、摄影、服饰、剪纸的群众基础,开发牡丹邮品、旅游产品等。筹建牡丹文化产业园,融牡丹观赏、文化、历史、科技、深加工展示为一体,展示博大精深的牡丹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牡丹艺术。
市委常委会要求
关于牡丹产业发展,会议要求:(一)在城郊、县城和农村,要按照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的模式,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二)城市区要按照园林提升的要求,尽可能多地种植牡丹、芍药、月季、菊花等花卉,使四季花城真正名副其实。(三)牡丹产业文化链条的延伸,要真正按照企业、产业的规律和提升的要求去做。(四)所有农口的相关事业和企业单位,能产权多元化的产权多元化,能改制的改制,能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进行“三项制度”改革。同时,还要和引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结合起来,靠多元资本推进生态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