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不断丰富和发展防沙治沙“磴口模式”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坚决扛起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核心区和前沿阵地的使命责任,2024年,依托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等项目,治理沙漠18.9万亩,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
聚焦防沙治沙 争创6个示范
打破区域限制,打造联防联治示范点。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黄河西岸刘拐沙头,与阿拉善盟深化合作,开展黄河岸线流沙联防联治和东缘锁边林草带建设,建成沿河岸线11公里长、6公里宽的乔木“挡沙墙”、灌木“阻沙带”、种草“阻沙网”。
乔灌草结合,打造新308防风阻沙林带。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通过新造、加宽、补缺等措施,建设一条乔灌草结合的新防风阻沙林带。
一体化建设,打造光伏+生态治理示范点。按照“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模式,开展“光伏+生态治理”,光伏板下种植梭梭、四翅滨藜等耐干旱、抗风沙的乡土树种,发展肉苁蓉产业,完成生态治理2.5万亩,系统推进增绿、增能、增收。
产学研融合,打造耐旱树种试验示范点。依托三北工程研究院的技术支持,在种子资源库种植梭梭、柠条、沙棘、四翅滨藜等20多种沙生耐旱灌木树种0.1万亩,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提升森林质量,打造万亩退化林修复示范点。结合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森林质量提升建设任务,采取灌木修枝、补植、抚育等措施,完成退化林修复1.5万亩,完善道路、灌溉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节本增效,打造千亩良种繁育示范点。采用机械化播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完成1000亩沙生灌木良种繁育,2025年春季可提供优质沙生灌木种苗近0.8亿株,满足本县苗木需求的同时,还能解决周边地区的苗木需求,有效降低造林成本。
聚焦成果巩固 加强资源管护
磴口县防沙治沙局抽调人员组成12个工作组,对2021年以来下发的图斑进行现地排查,该立案的立案、该移交的移交、该恢复的恢复,多举措推动毁林毁草图斑整改。一是打造3个毁林图斑植被恢复示范点,以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方式完成植被恢复1510亩;动员图斑整改责任主体,对2021年以来所有的毁林图斑进行植被恢复工作。二是以专业工程队造林的形式,推进建设管护一体,完成7条重点通道绿化造林。三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绿化,以苏木镇农场等为主,组织镇村干部群众,完成9个村庄及园区绿化造林。创新林木抚育管护机制,通过公开招标,实行第三方管护,对全县重点通道及重点绿化区域共7679.3亩的乔木绿化进行管护抚育。
聚焦全民共享 推动产业发展
按照生态、景观、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打造4个自治区绿化美化示范村、1个自治区森林乡镇,完成重点区绿化面积136亩,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000余名干部职工栽植各类苗木共31.2万株。不断壮大经济林产业,实施酸枣生态种植项目,栽植酸枣苗4000亩;乌兰布和沙区酿酒葡萄深加工产业化项目新建年生产能力100吨的果酒蒸馏加工生产线1条、林产品冷藏保鲜库1处;引进碳汇合作公司,完成林业调查、矢量数据等工作,逐步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
下一步,磴口县将不断丰富“磴口模式”的内涵,围绕光伏+生态治理、林草沙产业发展、节水农防林网建设、植被恢复等打造精品示范点,持续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违法行为,以实干、实绩、实效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陕西开展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