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中的甘肃“身影”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28日电 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工程,是一道绵亘万里的绿色长城。作为“三北”工程建设重点省区之一,甘肃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核心区域,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承担着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两大标志性战役的重任。
2025年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披露,过去一年,甘肃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180.65万亩,资金量和任务量居中国第二。酒泉市实施沙漠锁边行动,建成沙漠边缘防沙阻沙林草带278公里;庆阳市深化“三北”项目资金监管,实行“重点项目县级实施、资金市级统一监管拨付”的模式;武威市古浪县239万亩沙化土地全部完成治理,率先完成县域阻击战任务……2024年,甘肃省坚决扛起防沙治沙主体责任,坚持高位推动、开展区域合作、强化科技支撑,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在昔日“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戈壁荒滩上,嘉峪关市用数十年时间组织完成“三北”防护林等一批重点林草生态工程建设,形成“出门见绿、随处见景”的绿色生态圈。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由1995年的4%,提高到现在的40%,增长了36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平方米。
图为“天蓝、地绿、水清”且生态宜居的嘉峪关市。(资料图)嘉峪关市林草局供图
据介绍,嘉峪关连续29年开展“绿化年”活动,坚持科学治沙,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快推进城乡生态绿化建设,组织完成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化林修复、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重点林草生态工程建设,全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在敦煌市发展千亩葡萄产业园等特色林果,在玉门市、瓜州县推广提质枸杞种植,在金塔县打造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境内有近千公里风沙线的酒泉市近年来通过“三北”工程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不仅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呈现“双缩减”,与之伴随的林草沙产业亦是欣欣向荣。
图为酒泉市金塔县环城防护林网。(资料图)酒泉市林草局供图
近年来酒泉先后组织实施金塔县环城防护林工程、巴丹吉林沙漠西缘防沙治沙工程、敦煌市库姆塔格沙漠东线防沙治沙工程等17个重大生态建设项目,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5年内分别减少127万亩、93万亩,呈现“双缩减”的良好态势。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全市国土面积3.86万平方公里,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自然生态系统纵横交错,林地和草地占65.68%,在全国生态安全大局中区位非常特殊、地位极为重要。
近三年,张掖市累计争取到位生态建设项目资金14.16亿元,绿化造林109万亩,退化草原治理704万亩,义务植树1050万株,林草资源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一大批国家和省级林草项目获批实施,全市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496.52万亩,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绿进沙退”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深化。
图为航拍张掖市绿染山川。(资料图) 张掖市林草局供图
既是“开门有绿、推窗赏景、抬头见花、纵步香泥”的浪漫花都,也是“花香树茂、天蓝地净、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经过多年以“三北”工程建设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和植树造林,被称为“镍都”的甘肃金昌市实现了被森林环抱。
图为金昌市北部环城防护林西环路建设现状。(资料图)金昌市林草局供图
在“三北”工程实施45周年之际,该市聚焦防沙治沙重点、难点、卡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精心组织、精密部署、精准谋划,计划到2030年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退化草原修复等措施,完成建设任务100万亩以上,全力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森林覆盖率从建区初期的0.2%迅速增长到17.90%,林地面积由建区初期的60公顷扩增到69587公顷。多年来,金昌市金川区从黄沙漫漫的戈壁荒滩,渐变绿意葱茏的“经济绿洲”。
图为金昌市区北部防护林。(资料图)金川区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近年来,金川区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宜沙则沙、宜草则草”和“外治风沙,内建林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的方针,积极研究和解决造林绿化、资源管护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防沙治沙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多年来,金川区完成人工造林8000公顷,封滩育林约1333公顷,退化草原综合治理约3333公顷。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