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铭记历史,让火灾远离大兴安岭林区

2025-04-29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38

1987年,一场大火烧痛了大兴安岭人。自此,大兴安岭森林防火警钟长鸣。

“绝不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这是每一个大兴安岭人的执念。

这些年,大兴安岭人不断总结森林防灭火经验,钻研森林防灭火技术,强化森林防灭火措施……他们,所思、所想、所做,皆为让火灾远离森林,远离大兴安岭,远离人类。

大兴安岭为什么重视森林防火

到大兴安岭,听到的最多的话是:“这里,是我国的北极;这里,全国气温最低;这里,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大兴安岭横跨黑龙江与内蒙古,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生态功能保障区,总面积约32.72万平方公里,有着我国最大的原始林区。这片林区面积最大、纬度最高、国有林最集中,是国家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是祖国北疆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重要的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在这片森林里,栖息着400余种野生动物和1000余种野生植物。众多野生动植物共同编织起复杂而精妙的生态网络,让大兴安岭成为亚欧大陆北缘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他先后作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等重要指示。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林区考察时,回忆起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的那起特大森林火灾,仍十分痛心。他说:“咱们国家原来森林覆盖率低、底子薄,这些年拼命种树,人工造林世界第一,但禁不住火灾。一定要吸取教训,未‘火’绸缪,把防的工作做在前面。否则,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都将毁于一旦。”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森林消防支队在进行指挥调度森林防火演习

大兴安岭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最高温度可达35℃,冬季最低温度在-50℃左右,年均气温为-4℃,年均降水量为400至500毫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大兴安岭防火期长达9个月,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年四季有三季,我们都在围着防火转,在抓森林防火工作。”黑龙江省漠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彬彬说。

做好森林防火,是大兴安岭人刻在骨子里的执着。当被问及,为什么大兴安岭这么重视森林防火,每个大兴安岭人的回答都是:“因为大兴安岭最怕的就是森林火灾,1987年的教训太惨痛……”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主要肇因是雷击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主要肇因是雷击火。”内蒙古森工集团应急事务部部长闫志刚说。

大兴安岭地区气候独特,是我国雷击火最多的区域,雷电活动活跃、雷击火频发,受气候变化影响,雷击火发生日趋严重。数据显示,1980年至2022年间,大兴安岭林区共发生雷击火1568次。2024年,内蒙古、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共发生森林火灾95起,其中雷击火达90起。

“夏季,雷击火发生率较高。”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林场森林防火专责齐永刚说,“我们最怕的就是打雷,要时刻关注雷电情况。”

雷击火气象监测站

为何大兴安岭雷击森林火灾频繁发生?

气象因子、可燃物因子和地形因子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雷击火主要与雷暴的活动密切相连。

“干雷暴是雷击火的主要诱因。每年5—8月贝加尔湖冷空气过顶,冷锋面携带的冷空气与地表高温形成剧烈对流,导致雷电频发,但无有效降水。特别是,随着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频繁出现,高温、大风、降水不均等异常天气增加,导致雷击火多发。”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呼中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副主任徐志伟说,“呼中区是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的高发区。2021年至2024年,年均落雷58天,落雷14795次,单日落雷最多达6400余次。”

“雷击火由雷电接触地面可燃物发生,主要由干雷暴引发。大兴安岭地处高纬度区域,受大气环流季风影响,夏季干雷暴活动频繁。”闫志刚说,“大兴安岭林区地处北方针叶林带南延部分,多由松、杉类植物构成,油脂含量较阔叶林更高,给雷击火提供了可燃条件。”

当前,我国已进入春季防火紧要期。特别是大兴安岭春季阶段性高温、干旱、大风天气明显,加之森林草原集中连片,是森林火灾的高危区、雷击火灾的多发区和边境火灾的防范区,给大兴安岭人带来极大挑战。

“我省大力开展‘追雷行动’,深入分析雷击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把握雷击森林火灾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划定雷击火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充分发挥闪电定位系统和三维闪电监测网作用,监测定位云地闪位置,精准测算雷电发生的时间、方位和强度,提升雷击火发现精准度、时效性。牢固树立‘首用飞机’理念,实施飞机载人带装巡护,发现冒烟或疑似烟点,迅速调集足够兵力,快速出击,地空配合,确保打早打小打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应急管理局局长赵晓刚说。

航空救援森林消防员空降演练

“我们要不断深化研究大兴安岭林区防灭火工作的特点规律,准确把握致灾成灾机理,把防灾的关口最大化前移,有效阻断致灾因子耦合,综合施策,努力把火险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国家森防指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森林雷击火风险监测预警难、时效要求高的难题,中国林科院依托国家林草局森林雷击火防控应急科技“揭榜挂帅”项目研发了森林雷击火感知成套设备、森林雷击风险综合监测技术和雷击火感知系统,建立了全国重点林区雷电和火险监测网,解决雷击火风险监测预警中可燃物温湿度、气象要素、大气电场、闪电等风险因子同步监测、融合建模、系统搭建等一系列问题,实现雷击火多类型风险预警预报。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大兴安岭地区扑救雷击火的平均灭火时间由3小时16分钟减少到1小时36分钟,灭火作战时间明显缩短。2024年春季以来,国家林草局雷击火感知系统在大兴安岭林区监测到闪电53.5万次,其中地闪21.7万次;监测到大兴安岭林区经历了5次高频度、密集型雷电过程,造成雷击火多点集中爆发的态势,共爆发了90起雷击火,其中87起火灾在24小时内被扑灭。2024年6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莫尔道嘎安格林火场扑火用时仅15分钟。同年6月25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火场扑火用时仅23分钟。实践证明,该系统有力地确保了大兴安岭林区防火形势持续稳定。

大兴安岭森林防灭火重在上下“一盘棋”

国家高度重视森林防灭火工作。2023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由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印发的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新体制新机制下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基本遵循,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2023年,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林草局联合提出,2025年底实现“五个纵深拓展”。一是工作重心向深化源头管控、全力防范风险纵深拓展。坚持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源头治理上。二是治理方式向强化群防群治、依法严格管理纵深拓展。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森林草原防火各项工作中去,严格落实各方面管控措施。三是基础建设向科学统筹规划、不断提升质效纵深拓展。统筹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对森林草原火灾的防控能力。四是火灾扑救向推广以水灭火、强化空地一体纵深拓展。大力推广以水灭火,进一步加强空中力量、优化空地配合,减少人火直接对抗。五是安全建设向注重抓在平时、关键严在战时纵深拓展。把安全要求贯穿到防灭火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强调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确保人员安全。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森林消防支队鄂温克旗大队扑救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设备

2024年,全国森林草原火灾起数再创历史新低,全年森林草原火灾295起,连续4年控制在千位数以下。据国家森防指办公室消息,今年1—3月份,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107起,未发生草原火灾。但2025年春季我国气温总体偏高,降水总体偏少,部分地区旱情可能持续并发展,高火险区域将不断扩大,呈现“南北并重”态势,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严峻复杂。

大兴安岭林区始终是全国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各级森林防火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兴安岭生态安全得以保障。今年,大兴安岭林区气温持续偏高,大风日数相较往年明显偏多,多种因素导致火险等级持续走高。现在正是森林防火关键期,大风天气居多,气温不断升高,进山入林人员增多,给森林防灭火带来很大压力。

为进一步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今年2月下旬,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会议,专题安排部署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要求坚持把预防作为森林草原防灭火重中之重,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加密检查巡查巡护,教育引导群众安全用火、全民防火。持续提高监测预警覆盖面和精准度,科学高效安全处置火灾,确保早发现、快处置、少伤亡。对重点区域、共性问题实施靶向治理,夯实防灭火基层基础,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黑龙江省漠河林场专业森林消防队在进行防灭火技能训练

黑龙江省呼中林业局专业森林消防队在登训练塔进行突降训练

3月下旬,国家森防指办公室调度部署重点省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坚决遏制火灾多发势头。要求筑牢人民防线,精心策划防火宣传,完善预警监测和“叫应”机制,加强应急、林草、公安等部门协同配合,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专项行动,对发生火灾的严查起火原因,做到查处一例、震慑一片,最大限度降低火险隐患。

4月初,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召开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草原火灾联防联控任务现地对接会,对联防联控、力量编成、力量调动、组织指挥、扑火安全、响应机制和相关保障以及加快推进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草原火灾系统治理作出部署。

“我们时刻准备着!24小时待命。”大兴安岭林区各级森林防灭火队伍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刘泽英)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第六届中国智慧林业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